秸稈顆粒變燃料 農戶取暖不用煤

豐田鎮哈拉滿罕村林樹龍家有個爐子用了6年,能當灶做飯,能暖屋子,自動點火、自動上料、自動恆溫,還不冒煙,一個電子控制器,幾個按鈕,用起來智能又便捷,神奇的不得了!

秸稈顆粒變燃料 農戶取暖不用煤

林樹龍家的節能環保爐用了6年。

四月初的清晨還是有些冷,早起的林樹龍去倉房搬了一些秸稈顆粒倒進了爐子燃料倉,按了一下點火按鈕點著了爐子,過了20多分鐘,爐子上一壺水燒開了,全屋的暖氣和炕也熱起來了。不用手動點火、不用劈柴填煤,也不用擔心廚房油煙繚繞、嗆味撲鼻,就這樣,林樹龍一家輕鬆暖和地度過了農村難熬的冬天。

“以前家裡有一臺老灶、幾個爐子,燒飯取暖用的是柴火,後來燒煤,一日三餐不知道得彎幾次腰,塞多少把柴,拉幾下風箱,尤其是冬天麻煩得很,長期下來,廚房牆是黑的,頂棚也是黑的,想都沒想過能有這樣一個多功能的爐子,幾個按鈕解放了勞動力。”對72歲的林樹龍老人來說,這個爐子很貼心很便捷。

秸稈顆粒變燃料 農戶取暖不用煤

節能環保爐由通遼市蒙通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研發製造,目前在科爾沁區10個鎮(蘇木)、5個國有農牧場都設立了試點,給145戶農戶免費試用,這種爐灶與其它爐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燃料。

來到豐田鎮西伯營子村村民劉玉坤家中,一股溫暖的氣息迎面而來,屋裡擺放著許多綠植,生長得旺盛繁茂。“我們家是整的地熱,去年12月份爭取到了試點的機會,安裝了爐子,用了一冬天,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太好了,我們家面積100平米,往年燒煤最起碼要4噸,一噸煤850元,這個爐子燃料是秸稈顆粒,我今年買了3.5噸,一噸700元,還剩幾袋兒,又省錢又環保!”劉玉坤說。

“以前過冬,村民都燒秸稈、玉米芯和煤供暖,既不環保也不衛生,現在有了這個,室內外都乾淨了,便捷是一個優點,填滿一次料倉夠燒7個小時,最重要的是節能環保,燒這個秸稈顆粒,你可以看外面的煙囪,基本上看不到冒煙,幾乎是零排放,燃燒完灰少還能當鉀肥,它還能根據設定的參數,調節溫度自動點火滅火,減少燃料的浪費,特別符合國家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育新鎮黃家窩堡村村民張玉泉說。

據通遼市蒙通機械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武國富介紹,目前通遼市年產玉米秸稈130億斤以上,大多數秸稈都被燒掉,既浪費資源又汙染環境。近幾年,在通遼市委、市政府及各旗縣區政府的支持下,由通遼市農牧業局組織實施,責成通遼市利民秸稈轉化技術研發有限公司(兩家公司的法人代表為同一人)牽頭,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秸稈轉化加工基地已覆蓋到除霍林郭勒市的各個旗、縣、區的700多個嘎查村,這700多個嘎查村基本實現了3—4個嘎查村有一個加工基地,年可轉化各類秸稈150萬噸的顆粒飼料和燃料。

為了減少秸稈焚燒,通遼市利民秸稈轉化技術研發有限公司鼓勵村民用玉米秸稈換秸稈顆粒,每3噸玉米秸稈可到當地秸稈顆粒加工基地換1噸秸稈顆粒。針對玉米機收後秸稈粉碎無法回收的問題,公司負責人也表示當地顆粒加工廠會提供專門的機器上門回收。

近年來,我市從秸稈能源化、肥料化、工業原料化、飼料化等重點領域入手,不斷推進秸稈多途徑、多層次利用。覆蓋科爾沁區的145個節能環保爐具試點是我市“藍天保衛戰”和秸稈綜合利用的一個縮影。一臺節能環保智能爐灶,改變的不僅是農戶傳統的生活方式,這場“後廚革命”一旦席捲農村牧區,必將助力建設美麗鄉村,為藍天“減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