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颗粒变燃料 农户取暖不用煤

丰田镇哈拉满罕村林树龙家有个炉子用了6年,能当灶做饭,能暖屋子,自动点火、自动上料、自动恒温,还不冒烟,一个电子控制器,几个按钮,用起来智能又便捷,神奇的不得了!

秸秆颗粒变燃料 农户取暖不用煤

林树龙家的节能环保炉用了6年。

四月初的清晨还是有些冷,早起的林树龙去仓房搬了一些秸秆颗粒倒进了炉子燃料仓,按了一下点火按钮点着了炉子,过了20多分钟,炉子上一壶水烧开了,全屋的暖气和炕也热起来了。不用手动点火、不用劈柴填煤,也不用担心厨房油烟缭绕、呛味扑鼻,就这样,林树龙一家轻松暖和地度过了农村难熬的冬天。

“以前家里有一台老灶、几个炉子,烧饭取暖用的是柴火,后来烧煤,一日三餐不知道得弯几次腰,塞多少把柴,拉几下风箱,尤其是冬天麻烦得很,长期下来,厨房墙是黑的,顶棚也是黑的,想都没想过能有这样一个多功能的炉子,几个按钮解放了劳动力。”对72岁的林树龙老人来说,这个炉子很贴心很便捷。

秸秆颗粒变燃料 农户取暖不用煤

节能环保炉由通辽市蒙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目前在科尔沁区10个镇(苏木)、5个国有农牧场都设立了试点,给145户农户免费试用,这种炉灶与其它炉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燃料。

来到丰田镇西伯营子村村民刘玉坤家中,一股温暖的气息迎面而来,屋里摆放着许多绿植,生长得旺盛繁茂。“我们家是整的地热,去年12月份争取到了试点的机会,安装了炉子,用了一冬天,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太好了,我们家面积100平米,往年烧煤最起码要4吨,一吨煤850元,这个炉子燃料是秸秆颗粒,我今年买了3.5吨,一吨700元,还剩几袋儿,又省钱又环保!”刘玉坤说。

“以前过冬,村民都烧秸秆、玉米芯和煤供暖,既不环保也不卫生,现在有了这个,室内外都干净了,便捷是一个优点,填满一次料仓够烧7个小时,最重要的是节能环保,烧这个秸秆颗粒,你可以看外面的烟囱,基本上看不到冒烟,几乎是零排放,燃烧完灰少还能当钾肥,它还能根据设定的参数,调节温度自动点火灭火,减少燃料的浪费,特别符合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育新镇黄家窝堡村村民张玉泉说。

据通辽市蒙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国富介绍,目前通辽市年产玉米秸秆130亿斤以上,大多数秸秆都被烧掉,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近几年,在通辽市委、市政府及各旗县区政府的支持下,由通辽市农牧业局组织实施,责成通辽市利民秸秆转化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的法人代表为同一人)牵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秸秆转化加工基地已覆盖到除霍林郭勒市的各个旗、县、区的700多个嘎查村,这700多个嘎查村基本实现了3—4个嘎查村有一个加工基地,年可转化各类秸秆150万吨的颗粒饲料和燃料。

为了减少秸秆焚烧,通辽市利民秸秆转化技术研发有限公司鼓励村民用玉米秸秆换秸秆颗粒,每3吨玉米秸秆可到当地秸秆颗粒加工基地换1吨秸秆颗粒。针对玉米机收后秸秆粉碎无法回收的问题,公司负责人也表示当地颗粒加工厂会提供专门的机器上门回收。

近年来,我市从秸秆能源化、肥料化、工业原料化、饲料化等重点领域入手,不断推进秸秆多途径、多层次利用。覆盖科尔沁区的145个节能环保炉具试点是我市“蓝天保卫战”和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个缩影。一台节能环保智能炉灶,改变的不仅是农户传统的生活方式,这场“后厨革命”一旦席卷农村牧区,必将助力建设美丽乡村,为蓝天“减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