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圈"发烧了",北极熊就任气候变化代言人


当你在黄海上遇到北极熊的尸体,你会不会以为"世界末日到了",《一出好戏》不知道大家是否陌生,这部电影里的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那可真不是个太妙的情况。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下面听我细细道来。

北极圈

提及北极熊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北极熊是一种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的动物,它们能够忍受最低零下45摄氏度的低温,并且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茁壮成长。其活动范围主要在北冰洋附近有浮冰的海域,因此曾经也被人认为是海洋动物,故又称北极熊为"滨海之熊"。北极熊又名白熊,通体雪白的形象,再加上有时那憨态可掬的行为,深受人们的喜爱。不过北极熊的毛发可不是白色的,它的毛发是透明的,而皮肤呈黑色。故外观上通常为白色,也有黄色等颜色。

北极圈

看到它这可爱的一面时可不能忘了它还是北极地区的顶级掠食者,是现今体型最大的陆上食肉动物,成年北极熊直立起来高达2.8米,肩高1.6米。雄性北极熊体重为300~800公斤,雌性为150~400公斤;在冬季来临前,为了冬眠而疯狂进食的北极熊体重可高达800公斤以上。熊掌可达25厘米宽,熊爪可超过10厘米,北极熊奔跑的时速可达40公里,在海中它也是个优秀的游泳健将,能以时速10公里游100公里远。作为食肉动物,当北极熊与人类的活动范围开始重合时,牺牲就在所难免了,北极熊有被人们大肆猎杀过,而北极熊也有袭击人类的例子。每年都会有20到90个人受到北极熊的攻击,并且北极熊也是唯一会主动攻击人类的熊类,其攻击人类的时间多发生在夜间。北极熊和人类的这些"爱恨情仇"还得从那大航海时代说起。

北极圈

揭开北极熊演化的面纱

大航海时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血腥的时代。最早是由欧洲人开始了北极探险,19世纪瑞典探险家诺登许尔德率领船队绕过亚洲大陆从东北角进入白令海峡;20世纪初,挪威探险家南森发现北极是一块被浮冰覆盖着的海洋;1909年,美国探险家皮尔瑞率领船队抵达北极点。经过这三个世纪的努力,人们终于对北极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在1922年,由弗拉哈迪制作的首部纪录片《北方的那努克》,率先为世人揭开了北极之地那神秘的面纱。

北极圈


随着人们对北极熊的认识逐步加深,北极熊这个神秘的物种也正式出现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熊类包含2亚科,6属,9种----北极熊、棕熊、美洲黑熊、懒熊、马来熊、眼睛熊、大熊猫和已经灭绝了的北非棕熊。现在科学界普遍存在一种说法,称是在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年前,北极熊从棕熊中进化分离出来的。因为科学家通过收集这两种熊类的DNA发现,它们的亲缘关系十分相近,并且没有生殖隔离。而且还能够繁育后代----灰北极熊。但目前还是没有具有确切的证据表明这项推论。

北极圈

为什么称北极熊为气候变化代言人?

近些年来全球的气温在不断升高,既产生了温室效应,何为温室效应,简单的来说就是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这些温室气体,被大气层锁住,而温室气体能够阻止一部分的热量散失。这就导致了地球上的温度越来越高。看到这是不是觉得温室效应十分的不好。答案是否定的,很早之前地球还是一个零下18摄氏度的"冰球",那时候还没有人类。正是由于温室气体锁住热量,才催发了生机勃勃的植物。地球才变成一个物种繁多的生命星球。

世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的,即使在那遥远的极北极区也同样不例外。其实温室效应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反而比人类的更大。我们对温室效应的直观感受可能大部分只是夏天更热一些了,现在的冬天不下雪之类的。

北极圈

1979年9月北极冰原


北极圈

2005年9月北极冰原

有趣的是,温室效应对北极的影响反而比人类的大,北极地区大部分是被冰盖覆盖的,北极冰盖有两大类:一类是覆盖在北冰洋上的海洋冰盖,一类是覆盖在陆地上的岛屿冰盖。而由于气温升高使得在海面上的冰盖加速融化。虽然北极熊是产于陆地上,但因为捕食海豹,所以北极熊大部分时间反而是在海上的浮冰上生活。因此一旦温度上升直接影响的是北极熊的生存问题,称北极熊为气象变化代言人是再合适不过了。

北极圈

而现在北极大量的浮冰被融化,浮冰和浮冰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这就导致了北极熊从一个浮冰到另一个浮冰需要花费更多的体力,甚至可能游不到,无法到达浮冰的结果就是在寒冷的水中死去。要知道北极熊虽然精通水性但比起海豹,又是稍逊一筹,所以浮冰间距离加大,使北极熊的捕猎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耗费更多体力,便会饥饿,若无法正常补充能量就会导致身体消瘦。如此循环下去,北极熊的处境会越来越不妙的。

再加上人类的肆意猎杀,导致其数量骤降,若不加以保护几十年后的地球可能就会失去这种美丽的生物。目前北极熊已经被列为濒危野生动物

北极圈

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同样也是其他生物的家园。从人类诞生以来就已经直接或者间接的导致许多种动物灭绝,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内有超过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类灭绝,超过140个种和亚种的鸟类灭绝。不知大家是否想过,这些已灭绝的物种,它的种群数量又有多少生命呢?

正如上文所说的,世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保护动物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如若没有唇亡齿寒就是人类最后的结局。


本文部分引用

向薛雁, 易坚. 群体基因组学解密北极熊起源和适应性演化[J]. 科学, 067(4):24-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