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李清照 情詞精選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李清照 情詞精選

李清照 (1084-1155) 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濟南)人。以詞著名,兼工詩文,並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李清照她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後,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後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悽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李清照 情詞精選

以下是李清照四首愛情詞選

一、《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譯:薄霧瀰漫,雲層濃密,煩惱白天太長,香料在金獸香爐中燒盡了。又到重陽佳節,潔白的玉枕,輕薄的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剛浸透。在東籬飲酒直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別說不憂愁,西風捲起珠簾,閨中少婦比黃花更加消瘦。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通過描述作者重陽節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淒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上片詠節令,寫別愁;下片寫賞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加入自己濃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觀環境和人物內心的情緒融和交織。

二、《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譯: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的脫下羅綢外裳,一個人獨自躺上眠床。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閒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三、《浣溪沙》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

淡雲來往月疏疏,玉鴨薰爐閒瑞腦,

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闢寒無。

賞析:此詞,當為李清照年輕時的作品。作者用白描的藝術手法,繪製了兩幅清淡典雅的畫面:一是室外“閨婦夜晚傷春圖”,一是室內“閨婦夜晚懷人圖”。不同感受通過基本相同之處的典型形象加以表現,因此形成了各自獨具特色的意境。兩幅畫面相互映襯,相得益彰,妙趣橫生,突出了詞旨。

四、《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賞析:靖康之亂前,詞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她這時期的詞,主要是抒寫對愛情的強烈追求,對自由的渴望。風格基本上是明快的。《點絳唇》就是這一時期中的早期作品。 這首詞把封建社會深閨少女的另一種心理和行動,也就是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遵守所謂“禮”的心理和行動,逼真地摹寫出來了。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李清照 情詞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