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應如何正確對待學生作業

如何正確對待中小學生作業

中小學生作業是為了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由教師佈置並要求學生獨立進行的學習活動。作業的基本作用是幫助學生消化、鞏固所學知識,訓練技能,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講,作業是教師圍繞既定教育教學目標而進行的學習設計,是課堂教育教學的延續和有益補充。

教師應從全面發展的育人角度出發,樹立新的作業觀。20世紀世界教育史上出現了兩種不同的作業觀,一種是以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為主的傳統作業觀,認為作業是文本性的,閱讀和書寫是其主要形式;另一種是以美國教育家杜威為主的活動作業觀,認為作業是活動性的,活動參與和生活體驗是其主要形式。當然,兩種作業觀各有利弊。

新課改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體現出倡導學生活動參與、合作探究、情感體驗,構建多元化學習方式的作業觀。教師在設計和佈置作業之前,要準確把握學生核心素養要求和學業質量標準,不僅關注學生學什麼、如何學習,更要關注學生通過完成作業能否實現個性發展、塑造創造精神,培養實踐和創新能力。教師要基於兒童立場關注學生個體性差異,加強對學生的學情分析與研究,實施個性化的分層作業佈置,儘量追求作業的少而精。同時,教師要積極探索作業類型創新,提倡作業設計有探究性,學生作業有選擇性,作業過程凸顯自主性。在平時多穿插一些富有體驗性,活動性和趣味性的“外向型”作業,形成從作業佈置走向作業設計,作業創意的作業體系。中小學教師應充分認識到作業不僅是教書育人的延續和重要載體,也是加強師生情感溝通、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和社會化、發展學生個性的生命成長過程。它體現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教師要把發展學生作為最高的教育價值,要認識到作業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業設計與佈置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體現,大力開展作業創新。另外,樹立正確的作業觀還要注意防止過度要求家長參與學生作業的完成和批改的錯誤傾向,並要注意引導家長扭轉表現在孩子作業上的功利主義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