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當塗縣克氏原螯蝦簡易大棚與稻田苗種繁育技術對比試驗

克氏原螯蝦( Procambarus clarkii ),又名小龍蝦。由於稻田養殖小龍蝦投資省、見效快,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深受廣大農民青睞。隨著養殖規模越來越大,早期小龍蝦苗種呈現“一苗難求”現象,量少價高,為解決早育苗早上市賣好價的難題,我們於2018年7月開始在安徽當塗縣丹陽湖北圩開展小龍蝦簡易大棚與常規稻田育苗對比技術試驗,取得了一定成效。[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

一、材料與方法

(一)試驗田塊選擇

為了對比大棚育苗與稻田育苗的異同,筆者選擇水、電、路暢通的一塊稻田(25畝)進行大棚與稻田育苗對比試驗。大棚育苗面積佔6667m 2 (10畝),稻田面積10000m 2 (15畝)。

(二)簡易大棚建造與設備安裝

共分10個大棚,南北走向、一字排開,外觀如拱形普通蔬菜大棚。每個大棚跨度7m,長約80m,棚中脊高3m,外面覆蓋塑料薄膜,骨架採用鍍鋅加厚鋼管。在每個大棚中間開挖溝槽,溝寬5m,深1m。南北兩端留有通風門,方便通風和人員進出投餵管理。為防止大棚被風吹雪壓壞,每隔15m立兩根“八”字形木頭支柱加固。每個大棚進出水口分開,用PVC管埋埂下,兩端用密眼網矇住,防止逃苗和野雜魚進入。

另外,大棚裡安裝微孔管道增氧設備,增氧原理是通過旋渦增氧泵把空氣壓入微孔管中,主管道是PVC材質埋於土下,曝氣盤均勻分佈在大棚水池底部,每隔20m佈設一個,保證水中溶氧均勻分佈和滿足小龍蝦苗種生長。每個大棚放置一個溫度計,溫度計吊在水面下50cm處。當水溫低於20℃時,開始全部覆蓋塑料膜以達到增溫保溫效果。

(三)稻田工程改造

2018年7月下旬,在與大棚相鄰處,利用15畝稻田開挖成育苗稻田。四周開挖環形溝,溝寬3m,深0.8m。

田中間開“十”字形溝,溝寬1m,溝深0.6m。進、排水口各一個,分開設立。整個稻田外圍用塑料膜防逃,膜高出田埂40cm。溝渠挖好後用生石灰150kg/667m 2 帶水潑灑浸泡消毒(按溝渠面積計算)。15天后放水試苗,確認安全後開始從附近購買種蝦投放。

二、大棚育苗管理

(一)水草移栽

生石灰消毒後,放苗前,移栽水草,水草品種是伊樂藻和水花生,其中以伊樂藻為主。每隔5m~10m栽一叢水草,水草密度控制在水面積的50%以內,儘量不要太茂盛,過多的水草人工割頭移出大棚。由於新開挖塘口土質不肥,使用1次~2次水草專用肥。

(二)蝦種投放

8月份開始,從附近收購種蝦,規格20尾/kg~30尾/kg,健康無病,脫水運輸時間不超過1小時。每個大棚投放13kg,折算淨水面20kg/667m 2 。選擇晴天上午進行,將要投放的種蝦均勻布放在水草上讓蝦自行爬入池水中,有不能爬入水中的撈出。投放時測定大棚水溫,溫差控制在3℃以內,溫差大於3℃時採取浸水2次~3次適應後再投放。

(三)水質管理

定時在中午和下半夜開增氧機,晴天中午,由於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一般不會缺氧,中午開機的目的,主要是給底部增氧打破上下水層對流。多數情況下,冬季大棚內外水溫相差大,一般不換水調節水質,定期用芽孢桿菌、EM菌等生態菌調節水質。

(四)餵養管理

為了讓小龍蝦在大棚內保持良好體質,根據大棚內水溫情況投餵飼料。水溫在12℃以下不投餵飼料;15℃以上投餵,一日1次,中午12:00投餵,投餵量佔蝦體重的5%;水溫達20℃~25℃時,日投餵2次,上午、下午各投1次,日投餵量佔蝦體重的8%。每天巡棚(塘)1次~2次,主要看棚內蝦活動情況、吃食情況、水質情況,做好棚內水溫測定。餌料以自配料為主,主要是黃豆粕、玉米餅、菜粕、小麥粉等,同時搭配部分小龍蝦飼料。小龍蝦專用顆粒飼料主要用在開春後,蝦苗開口料蛋白質含量33%,大棚內早期結合肥水以餅粕類為主,餅粕類用池水浸泡後全池潑灑。

(五)病害防治

病害防控主要是抓好平時水質管理,整個冬季和早春大棚內沒有發生疾病,但1號~4號大棚內青苔爆發,其它大棚青苔較少,究其原因是從外塘撈水草移栽時水草裡夾帶少量青苔,栽到大棚後水溫上升適宜青苔爆發,當時考慮到小龍蝦苗安全,沒有使用青苔藥殺滅,通過人工撈出和少量多次肥水調水的方法最後控制了青苔。定期潑灑生石灰,既能防病又可促進小龍蝦蛻殼生長,生石灰用量是每個大棚5kg,化水全池潑灑,時間是晴天上午10:00,潑灑生石灰的那一天停止投餌。當綠藻、硅藻為優勢種群時,水色呈黃綠色,這時水質肥活嫩爽,適合小龍蝦苗生長。結合調水的同時每隔半月改底一次,底改劑選用含有益菌的生物分解底改。

(六)捕撈銷售

至4月上旬氣溫穩定在20℃以上時,掀開大棚兩側的塑料膜,至4月下旬完全拆除大棚膜,改為露天管理,在拆膜前練苗一個禮拜,早上開棚通風,晚上閉棚,讓蝦苗慢慢適應外界氣溫。練苗一週後開始用小地籠捕撈蝦苗,此時用3目~5目的密眼地籠儘量把蝦苗捕撈上市,4月中上旬蝦苗市場價80元/kg,規格是300尾/kg~400尾/kg。從4月上旬開始捕撈到5月上旬結束。

三、稻田育苗管理

稻田育苗按照常規育苗管理,5月中旬在田面種植水稻,7月中旬收割,然後進行田間工程改造,消毒後種植水草。8月10日~15日將蝦種投放於環形溝,水深0.6m;田面保持乾燥,至10月上旬上水,保持田面水深0.2m~0.3m,羿年3月上旬田面水位加深至0.5m。8月~10月適量投餵,冬季停喂,羿年3月中旬開始逐步肥水,視蝦苗情況開始投餵。

四、投入產出分析

種蝦投放和苗種捕撈情況見表1,成本投入情況見表2,兩種模式對比情況見表3。

表1 大棚與稻田蝦種投放與捕撈情況表

安徽當塗縣克氏原螯蝦簡易大棚與稻田苗種繁育技術對比試驗

表3 不同模式下小龍蝦苗種產量、銷售情況對比表

安徽當塗縣克氏原螯蝦簡易大棚與稻田苗種繁育技術對比試驗

表2 不同模式下成本投入統計表

安徽當塗縣克氏原螯蝦簡易大棚與稻田苗種繁育技術對比試驗

大棚共捕撈蝦苗1110kg。4月20日前,稻田還沒有大量苗種的情況下,大棚捕撈350kg規格300尾/kg~400尾/kg的早苗,這一部分當時市場價80元/kg,產值28000元。後期蝦苗市場價平均30元/kg,產值22800元。按10畝計算,畝均產值5080元,畝均利潤820元。如果按照淨水面面積6畝計算,畝產量185kg,畝產值8466元,畝均利潤1366元。4月20日後,稻田捕撈蝦苗3015kg,按15畝計算,畝產量201kg,畝均產值6033元,畝均利潤3153元。

五、結論與探討

簡易大棚可以育出早繁苗。通過試驗對比,簡易大棚可以培育小龍蝦早繁苗,約提前20天左右出苗,且價格較高,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早繁苗給成蝦養殖爭取了時間,由其養殖的成蝦上市時間也可以提前,銷售價格較高,經濟效益也會提高。簡易大棚佔用土地面積較大。由於開挖溝槽、搭建大棚,土方和大棚設施佔地達40%,造成有效養殖面積大幅減少,致使在按有效淨面積投放相同密度蝦種的情況下,簡易大棚相對畝產量和養殖效益比稻田要低。如按照有效淨水面比較,大棚畝產量略低與稻田,兩種育苗方式相差不是太大。主要原因可能是1號大棚受大雪暴風影響造成棚體毀壞以及部分棚內出現青苔影響了小龍蝦生長繁育。

大棚環境容易出現青苔。由於移栽水草時操作不慎而攜帶了青苔,在試驗過程中1號~4號大棚青苔爆發嚴重,厚厚的青苔如同綠色棉被蓋在水面上,嚴重影響投餌和小龍蝦苗種生長。水質偏瘦總是肥不起來。由於棚內狹窄,溫度高,空氣不暢,第一天撈了,3天~5天后又長滿了,殺苔藥又不能用,最後採取少量多次使用肥水膏加腐殖酸鈉,慢慢才把青苔抑制住了。青苔防控在大棚養殖時要高度重視。

通過試驗綜合比較,我們認為簡易大棚培育小龍蝦早繁苗是可行的,但與稻田育苗相比投入成本較高,而產量沒有提高,育苗效益一般,且大棚技術管理難度高。今後在增加有效養殖面積、提高大棚抗自然風險水平、增氧控溫等技術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小龍蝦簡易大棚育苗方式對一般養殖戶而言需謹慎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