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企業防控疫情資訊(第八期)

  【編者按】我國是全球範圍內家電生產、消費和出口大國。2019年,在內需增長乏力、中美貿易摩擦等不利因素影響下,我國家電行業經歷了嚴峻的考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家電行業受到直接衝擊,主要表現為行業生產活動受阻、物流滯緩、家電消費(特別是線下市場)銳減,在短期內供應鏈的穩定性也面臨一定的威脅。本期資訊介紹疫情對中國家電行業的影響。

  一、我國家電行業概述

  (一)國內家電行業產業鏈全景概況

  我國是全球範圍內家電生產、消費和出口大國。近年來隨著國內產業結構日趨完善和海外佈局持續推進,家電已經成為國內外市場化程度均較高的行業之一;其中,國內市場產品普及率較高,已由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從產業鏈來看,上游主要包括家電產品生產線和零部件的製造和供應,中游是家電產品整機的組裝和生產,下游是產品的銷售和流通。家電作為順週期行業,景氣度與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消費能力、人口規模、市場滲透率以及房地產等重點下游的表現密切相關。按照白電、黑電、小家電的通行標準劃分,我國家電行業上下游全景概況如下圖所示:

“走出去”企業防控疫情資訊(第八期)

圖1 我國家電行業上下游全景概況

  (二)2019年我國家電行業運行概況

  1.國內市場遭遇規模瓶頸,但新興品類不乏亮點和機會。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市場家電零售額規模為8032億元,同比增長率為-2.2% 。影響家電市場規模擴張的負面因素主要來自居民部門槓桿率上升、食品價格上漲壓力、持續走低的結婚率與出生率、民營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等方面。

  從具體品類表現來看 ,傳統大家電中,2019年彩電、空調、冰箱市場都出現了下滑,尤其是彩電市場出現兩位數降幅,但彩電向更大尺寸進化的趨勢十分顯著;空調市場變頻和變頻APF(全年能源消耗效率) 一級空調市場份額繼續增長,冰箱中多門產品份額提升;洗衣機市場受益於產品升級,實現了小幅增長,帶有烘乾功能的滾筒洗衣機受到消費者的特別青睞;乾衣機產品受到消費者關注,市場規模快速擴大,增幅接近50%。廚衛產品中,傳統的煙機、灶具、熱水器都出現規模下滑,洗碗機,集成灶表現尚可,洗碗機產品嵌入式是主流,對餐具的“消毒”和“烘乾”功能成為新的升級方向;生活家電產品中,因不斷有新品類出現,整體規模維持了增長,隨著消費者自主消費意識的覺醒,美髮、個人護理類產品增長明顯;而近年商品房“全裝修”政策的全面推進,也給中央集成家電帶來了新的契機。

  2.海外市場需求增長總體放緩,行業出口下行壓力增大。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19年我國彩色電視機(含整套散件)、空調、微波爐出口額均不同程度出現了下降。其中,彩色電視機出口額同比大幅下降14%,空調也下降5%,微波爐微降0.4%;冰箱、洗衣機、電扇分別同比增長2.3%、7%和10.1%。從主要家電品類的出口增長表現來看,因彩色電視機和空調出口額的同比下降且規模所佔比重較高,所以導致以上6大類產品出口額合計同比下降3.8%。

  總體來看,海外市場存在的負面影響主要來自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消費者信心受挫、部分發達市場失業率、老齡化居高不下、重點下游地產業表現低迷,以及國際市場上貿易壁壘和貿易戰增多、重點市場行業政策風險上升等方面。大家電市場中,部分核心市場的基礎環境因特定事件出現了惡化,例如中美經貿摩擦的持續以及印度對家電產品大幅增加關稅等。另外,產能過剩等消極因素的繼續存在也是關鍵問題;而近年來隨著家電龍頭企業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升,海外基地產量持續增長對國內直接出口的替代作用也在日趨凸顯。

  二、疫情對我國家電行業的影響

  (一)疫情對供給端的影響分析

  1.對國內生產的影響

  (1)主要受疫情和春節因素影響,2020年1月我國主要家電產品產量同比大幅下滑。當月家用空調、冰箱、洗衣機、LCD TV、冰櫃產量同比降幅分別為32.6%、24.5%、15.1%、6.5%、22.6%。通過數據對比可知,疫情對生產端的影響尤為顯著,因為即便考慮到春節假期較上年提前的因素,2020年1月的降幅也遠遠超過2019年1、2月份。從趨勢上看,疫情防控對於人員流動和生產資料、產品流通的阻礙更加集中體現在2月。隨著3月以來廣東、山東、江蘇、浙江等家電重點生產基地有序復工復產,家電產量有望逐步回升。

“走出去”企業防控疫情資訊(第八期)

圖2 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國家電主要產品生產(量)月度同比增幅

資料來源:產業在線(Wind資訊更新至2020年1月)

  (2)產業鏈上下游積極復工,疫情對供給端的負面影響正逐漸消退,預計家電產量在下半年將加速回升。根據產業在線數據和公開資料顯示,國內主要家電生產企業早在2月10日就已經開始積極復工復產,且多數產業鏈配套企業也基本實現了同步復工。雖然前期受外地員工返崗、產業鏈上下游供給暫時性不足等因素影響,產能完全恢復尚需時日,但隨著疫情影響的持續減弱,家電行業的產能也將穩步回升,業界預計在一季度末或可實現完全恢復,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季節性旺季和傳統打折促銷季所需的貨品供應。另外,通過覆盤來看,非典疫情對家電產量影響較大的月份主要集中在的 5-7月,空調、洗衣機、電冰箱和電視產量同比增速均放緩,但7月過後,產量隨銷量回升而恢復了快速增長。因此,隨著國內疫情形勢持續好轉直至結束,預計家電產量在下半年將加速回升。

“走出去”企業防控疫情資訊(第八期)

圖3 2002.12-2003.12國內主要家電產品月度產量同比增速(單位:%)

資料來源:產業在線,Wind資訊,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院

  (3)國內主要原材料價格下跌,生產端的成本壓力有望緩解。從家電生產主要原材料的價格走勢來看,近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短期內回升阻力較大,總體上利好家電行業生產端降低成本。自2020年1月23日之後,冷軋薄板、塑料價格指數快速下行,銅價和鋁價也出現較大降幅並處於近期歷史低位。其中,因電解鋁盈利可觀,冶煉廠生產意願被激發,隨著企業復工復產,電解鋁的供應也將逐漸增加,庫存累積可能會超過預期,進而抑制價格回升;另外目前國內塑料供應過剩局面依舊持續,根據機構預測,短期內價格回升阻力較大,價格低迷態勢仍將延續。

  2.對國內外產業鏈的影響

  近期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各類生產資料供應的暫時性緊張。從前期情況來看,此類影響在國內外均有體現,國內主要表現為整機制造業務受到明顯衝擊,特別是對於近年來積極推動“去庫存”的家電企業而言,上游供應鏈幾乎已經很少大量備貨,多是訂單式生產,即便未來可以快速復工並開足馬力生產,但短期內也會受到上游供應鏈的制約。例如,華星光電、天馬、京東方等企業在武漢均設立面板工廠,隨著相繼量產,武漢中小尺寸顯示面板產出規模已達全國第一,成為全國最大的新型顯示產業基地,雖然疫情期間企業都在盡最大力量保障供應,但產能仍受到較大影響。根據IHS Markit(總部位於倫敦的全球商業資訊服務的供應商)預計,2月份中國國內的面板工廠稼動率 將下滑10%-15%。這種負面壓力也傳導到了海外市場。例如,據印度當地媒體報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期印度電視機、空調、冰箱和一些智能手機的價格將因零配件和製成品的暫時性短缺而上漲,目前已有經銷商正在削減折扣和促銷優惠,導致相關產品價格將上漲3%-5%;而對於電視而言,價格漲幅可能會達到7%-10%,因為主要組件電視面板的國際價格由於短缺已上漲了15%-20%。由此來看,國內產業鏈運轉和恢復情況將持續向好,但海外市場情況仍然十分嚴峻,前景尚未明朗。

  產業鏈轉移的步伐並不會因疫情原因而大幅提速。近期海外疫情在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發達市場漸呈爆發趨勢,消費需求也將被嚴重抑制;受管控措施等影響,海外生產活動也會受阻,產業鏈調整或重塑的步伐也會大大減緩或取消。更為重要的是,我國疫情防控工作的及時和高效也極大地保護了國內產業鏈,重點生產企業攜手配套廠商共同復工復產有效地穩定了產業結構。近期海爾、長虹、美菱、九陽、小米電視、京東方等企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均表示,公司復工率基本已達九成以上。

  由此預計,在二季度,無論是物料、人工還是物流保障情況都會進一步改善。以上這些均給家電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更多的緩衝時間。總體來看,今年家電行業出口規模受國內外疫情影響可能出現萎縮,但國內產業鏈轉移的步伐並不會因疫情原因而大幅提速,其仍將繼續圍繞著國內產業轉型升級、海外市場深耕和拓展,以及跨國公司主導下的全球產業鏈升級和再造等長期邏輯有序展開。

  (二)疫情對需求端的影響分析

  1.對內銷的影響分析

  (1)短期衝擊難以避免,近期國內家電市場銷售總體仍然低迷。2020年1月,家電主要品類內銷月度數據同比全線下滑。根據產業在線數據顯示,家用空調、冰箱、洗衣機、LCD TV、冰櫃的內銷量分別同比下降33.8%、14.5%、8.5%、32.0%、15.2%,儘管存在季節性因素,但與上年同期相比,下滑趨勢更為明顯。特別是,春節期間實行居家防疫且今年春節較去年提前近10天,也直接放大了疫情對1月銷售表現的負面影響。同時考慮到2月全國防疫措施的深入,市場表現較1月將難以改善,線下渠道表現甚至會繼續下滑。

  另據研究機構披露的高頻數據顯示 ,3月國內家電市場銷售總體表現仍然低迷,僅空調(傳統裝修季+頻繁促銷)、廚衛(3月一二線城市地產小陽春)和淨水器(電商市場重視度上升)保持增長;另外,疫情導致今年部分房企延遲竣工,也會影響一些大家電的內需。

“走出去”企業防控疫情資訊(第八期)

圖4 2019年1月-2020年1月家電內銷(量)月度同比增幅情況

資料來源:產業在線(Wind資訊更新至2020年1月)

  (2)需求只會遲到,但本身並不會消失,疫情對家電內銷的全年影響有限。雖然一季度數據表現較為慘淡,但也不必過分悲觀。因為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疫情對家電內銷的全年影響也在減弱,需求可能更多表現為滯後,但並不會消失。從2020全年來看,疫情對家電市場影響整體較為有限。主要原因以下幾點:

  第一,疫情發生時間是家電銷售的淡季。根據產業在線數據統計,近年我國空調、冰箱、洗衣機在 1、2 月份銷售佔比的普遍較低,且去年年底空調集中促銷活動也提前透支了部分需求;預計未來傳統季節性旺季和打折促銷季將大幅改善市場表現。

  第二,通過覆盤非典期間市場表現,疫情對家電需求負面影響或多集中於上半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3年的非典疫情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產品銷售影響主要在5-7月,家用電器社會零售額增速在疫情結束後實現了快速反彈,本次市場也有望延續此類規律。

  第三,大家電產品需求韌性更強,成為市場的穩定器。一般來看,大家電產品的最終用途可追溯到購房添置、定期更新,以及季節性(氣溫)因素拉動的需求,相較手機、電腦、服裝等耐用消費品,剛性需求屬性使得其受疫情影響相對更小,市場需求韌性更強,加之其具有較高的市場佔比,對全局穩定作用也會更強。

  第四,渠道多元化有效稀釋了負面衝擊,“宅家”生活利好特定小家電產品市場。與2003年相比,如今國內家電銷售的線上渠道地位大幅提高。根據奧維雲網數據,2019 年我國空調、冰箱、洗衣機和小家電線上銷售量佔比分別為43%、54.3%、51.3%和 74%;廚房小家電線上銷售比重已高達 74%。雖然線上銷售仍很大程度受限於物流和安裝問題(特別是空調和大型廚衛電器),但小家電和無需安裝的大家電受到的影響較小。特別是“宅家”生活也正在刺激相關需求,清潔類和廚房小家電線上銷量有望增長,健康家電也將成為新趨勢。

  (3)市場中不確定性風險依然突出,需求反彈或弱於非典。首先,本次疫情對家電需求的短期抑制效應可能會更明顯。因為目前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主要家電產品的普及程度和市場滲透率已經有了較大提升,存量市場特徵更為明顯,銷量對於負面因素的影響也更為敏感。其次,重點下游行業的風險滯後性也同樣值得關注。家電為房地產後週期行業,根據農銀國際研究顯示,2020年1月國內主要開發商合同銷售額平均同比下跌8%,銷售面積和均價也各同比下降4%;無錫、天津、西安、南昌和南京等地先後推出不同支持措施以扶持房地產企業。儘管1月銷售額降幅看似好於預期,但研究機構認為,有限的銷售跌幅可能是因為開發商年初對新項目延後的慣例性做法,而2月數據將更能說明問題。此外,不少開發商已開拓網上賣房平臺,但成效仍有待觀察。

  2.對出口的影響分析

  (1)疫情防控影響疊加春節和季節性因素,2020年1月多數主要家電產品出口量出現同比下降。根據產業在線數據顯示,1月主要家電產品中,僅LCD TV出口量 同比增長9.4%,家用空調、冰箱、洗衣機、冰櫃分別同比下降27.8%、20.1%、16.1%、12.9%。從2019年春節前後的月度趨勢來看,今年疊加國內外疫情影響,短期內家電行業出口可能出現較上年相比更大的降幅,一季度整體形勢較為嚴峻。

“走出去”企業防控疫情資訊(第八期)

圖5 2019.1-2020.1家電出口(量)月度同比增幅情況

資料來源:產業在線(Wind資訊更新至2020年1月)

  (2)受海外疫情蔓延和防控收緊等影響,未來一段時間內,家電行業出口所面臨的需求萎縮風險和政策管控將進一步上升。近期應重點警惕歐洲、美國、日韓等發達市場(也是家電行業出口的支柱市場)以及部分新興市場的營商環境惡化,以及因管控措施造成的暫時性線下商業活動大幅減少所導致的需求大幅萎縮。具體來看,3月之前頒佈管控措施的國家(地區)多為新興經濟體,目標商品也多為動植物及其製品,因家電本身不攜帶病毒,在海外疫情尚未爆發之時,出口貿易更多受阻於生產、運輸、流通環節。但最新的情況是,疫情在歐洲、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地區)持續蔓延,需求萎縮和違約風險預計在未來將會逐步顯現。而以上這些國家(地區)也正是我國家電行業出口的主要支柱市場,加之歐美等海外市場的線上渠道吸收負面影響的能力也不及我國,耐用消費品市場應對重大突發公共安全風險的能力還有待觀察。綜上可見,相比國內海外市場情況更為複雜,風險也更高。

  三、對企業的相關建議

  (一)持續關注重點海外市場疫情,及時客觀評估市場需求

  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蔓延,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宣佈疫情為全球“大流行”(pandemic),多國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並紛紛出臺各類管控措施。全球疫情擴散形勢嚴峻,在很大程度上對家電等耐用消費品市場及其重點下游行業造成了直接衝擊。建議家電出口企業重點關注美國、歐洲、日韓等疫情較為嚴重的市場的實時動態,同時還應密切關注目標市場的經濟環境變化、特別是通脹情況及貨幣貶值或匯率波動風險。在洽談合作的同時,企業應做好海外市場調研,謹慎接單。特別是應該主動、及時與買家保持溝通,並應儘可能從政府部門及相關機構、行業商協會以及一些民間互助機制中獲得最新信息,盡最大可能消除信息盲區和不對稱性,以便及時對目標市場的實際需求做出合理預判,同時也可以有效識別和防範商業欺詐。

  (二)正式接單前做足功課,特別是要做好對上游的調研和協調

  疫情期間,家電行業出口企業一定要做好對上游的調研、協調和安排。在正式接單前,企業應提前與上游原輔料供應商溝通確認,對於可能存在的短缺問題,特別是替代難度高或者是必須從海外疫情高發地區進口的關鍵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必須要及早做好調整和保障。特別是對於中小企業而言,現金流就是生命線,尤其是在特殊時期,應全盤考慮資金的投入和安排,穩步推進生產,防範資金鍊斷裂風險。

  (三)特殊時期物流安全順暢是重中之重,細節決定成敗

  在安排出運之前,家電出口企業應高度重視物流運輸問題,反覆核查在各環節和關鍵細節中可能存在的、影響交易順利進行的隱患和風險,並及時採取必要的保障措施。例如,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企業不斷增加,供給端的產出也會迎來反彈甚至爆發,加之此前各國多有調減空運運力的舉措,短期內一些替代性的物流方式和出口船期緊張現象就會凸顯,而近期海外疫情防控形勢趨緊,家電企業若有在手訂單尚未出運或要承接交貨期較短的新訂單,務必要及時做好運輸和船期安排,特別是要在合同中明確責任,以期最大程度上降低或避免延遲交貨產生的法律糾紛和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

  (四)用足用好政策性金融工具,推動更快復工復產

  在此次疫情應對中,中央多次強調要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支持出口重點企業儘快復工復產。為落實中央指示,商務部聯合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印發了《關於做好2020年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相關工作 全力支持外貿企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商務部門引導外貿企業用好用足短期出口信用保險這一政策工具,幫助企業穩定信心、增強抗風險能力。在此背景下,建議企業應多主動聯繫和溝通,獲得相關支持與幫助,用足用好政策性金融工具,推動更快復工復產。

  (五)危中有機,善於捕捉機遇,積極主動擁抱變化

  在本次疫情中,雖然家電行業不可避免受到了直接衝擊和挑戰,但在危機之下,業內也湧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其一,銷售渠道結構的優化和變革。本次疫情也是家電銷售渠道的一次壓力測試,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市場,線上渠道在稀釋和緩衝風險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其二,疫情帶來消費趨勢和理念的轉變。疫情倒逼下,家電在健康、移動、智能等領域延伸和融合的步伐進一步加速,也使得行業未來發展方向更加清晰。另外,家電企業還應注重數字化建設與應用,提升全流程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事實證明,科學高效的管理不但可以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抗風險能力,增強對疫情的“免疫力”,甚至還能在危機中加速成長進而獲得更多發展機遇。因此,此次疫情過後,企業應及時總結經驗,開放心態,積極主動迎接機遇和挑戰,不斷增強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全國工商聯聯絡部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機構合作部編制

2020年4月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