怼哭1000个交通局长,也不能解决你的“打车难”

寒风中,你伫立在街头,半个小时也等不到一辆“正规的”出租车,身边却停靠着几辆鬼鬼祟祟的“黑车”,要价比出租车打表贵两倍。司机就在几米外等你屈服,他们甚至兴致勃勃、幸灾乐祸地看着你。

你打开网约车软件,却发现因为这个城市严苛的管制,街头的网约车越来越少,在周边区域,你被系统排号在800开外。下图感受一下……

怼哭1000个交通局长,也不能解决你的“打车难”

此时,你是不是很想怼人?

是的,我就数次遭遇这窘境。即使在首善之区,交通高峰期打车每次都让我颇为憋屈。

出租车是否属于公共交通范畴,经济学者们一直在争论。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被行政高度管制的行业,无论是供给不足,还是服务水平低劣,最先应该被追责的,不是满口烟味的的哥,甚至不是游荡街头的“黑车”,而是管制者。

没有足够放权,就应该承担管理失效的全责。2月11日,西安广播电视台一档问政追责栏目,《党风政风热线》对高陵区交通局长刘鹏武的追问,博得西安人民和网民们的广泛点赞,就说明,“天下苦交通局久矣”。

主持人连问三个问题:“为什么有这么多黑车?为什么有人坐黑车?难道您不知道吗?”

话筒所向的刘鹏武局长一度哑口无言。事后看来,这固然与刘局长媒体素养和口才应变能力欠缺有关,更因为他被追问的问题过于日常和实锤,让他无从遁词。

可以想象,刘鹏武局长在离开演播间,回到办公大楼后,肯定会痛定思痛,下功夫治理一下辖区内的“黑车”。然而,也仅仅是“治理一下”而已,恐怕没人会相信他能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再看刘鹏武局长对“黑车”问题的思考,“执法上有些害怕违规,有畏难情绪,纠结。你执法吧,弄不好就违法了,你弄得不到位,群众还投诉你,方方面面的,不好把握。”

很显然,他还是将“黑车”横行归咎于执法力度不够。但这显然并不是问题的症结。“黑车”太多的前提,是当地出租车和网约车供给严重不足。大量外溢的乘车刚需,成为滋生“黑车”们漫天要价的温床。

怼哭1000个交通局长,也不能解决你的“打车难”

中间者为刘鹏武局长

西安市最早试运营出租车是在1980年,一共就15辆上海牌小轿车,还是站点化运营。两年后,西安第一家出租车公司成立。至1995年,西安共有出租车9878辆。15年间,出租车数量增长657倍,不可谓不神速。

接下来,就让人费解了,从1995年到2001年的6年间,西安只增加了不到2000辆出租车,达到10730辆。

更有趣的还在后边,2010年,西安市出租汽车管理处副处长侯海平对华商报表示,西安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2年的200平方公里左右,扩大到当时近4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也从2001年的694万增加到2009年的834万,而10年间,出租车仅仅增加了32辆。

西安的情况并非个例,在邻近的省会城市郑州,出租车数量从1994年到2013年的20年间,只增加了一辆。同期,郑州的人口和城区面积分别扩大了3倍和1倍。

怼哭1000个交通局长,也不能解决你的“打车难”

新华社当年的报道

至今,西安的出租车数量停留在12000多辆,而总人口即将突破千万。

在这样的数据面前,与其追问某一位交通局长“为什么有这么多黑车”,还不如问他们,“为什么不放开管制?”

事实上,西安市“资深业内人士”也曾对媒体表示,不投放更多出租车,是因为害怕出租车运营者们的抵制,“甚至引发集体性事件”。郑州的解释也大差不离,甚至也确实发生过出租车运营者抵制新投放的事件,

但是,政府职能部门行政,理应从公共利益和民众福祉出发,只要依法合规,何必被既得利益者的抵制束缚手脚?还是说,交管部门尤其是个别领导干部,本身也是出租车运力短缺的既得利益者,让他们对自己下刀,太难为他们了?

出租车的核心利益,在为垄断的牌照,即运营权。作为市民出行的刚需,出租车越短缺,每一张出租牌照就会越贵。而且,各地的出租车管理又基本受制于计划经济思维,窗口行业却黑箱作业,想不出幺蛾子都难呀。

所以,媒体别说问责一两个区级交通局长,就是怼哭八百一千个交通局长,只要不穷追猛打市民“打车难”背后的行政思维滞后和既得利益作祟,都对现实没太多补益。

事实上,西安市这样的大中型城市本来有很便利的途径,来解决出租车行业本身所无法克服的痼疾,那就是放开对网约车不合情理、更有悖于法理的限制。只要网约车有基本的生存空间,市民将不再“打车难”,街头的“黑车”也会丧失市场,除非在网约车平台完成和规转型。

怼哭1000个交通局长,也不能解决你的“打车难”

华商报体验西安“打车难”:40分钟遭63次拒载

可惜的是,西安几乎算得是对网约车最不友好的省会城市之一,尤其是长安区,交管部门几乎禁绝了网约车。2018年5月25日,《西安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当地媒体和市民哀叹,“以后可能真的打不上车了”。

在刘鹏武局长遭遇追问之前,网约车头部公司滴滴出行被报道,2018年该公司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而全年滴滴在司机补贴方面的投入共计113亿元。

而根据交通部发布的《2017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7年底,全国城市拥有巡游出租车139.58万辆,而各地交通部门对一台车的燃油补贴从几千到一万多不等。若按照每车每年1万元燃油补贴估算,每年全国出租车补贴可达140亿元。

在各地网约车新政频出之后,频繁遭遇“打车难”的我就奇怪了,既然国家每年补贴出租车行业这么多钱,为什么它还无力,看上去也无心提供充足的服务?而滴滴出行以亏损来补贴司机,却遭遇不少地方的交管部门围追堵截。

解决“打车难”,原本不难。真正难的是,被我们寄予希望解决“打车难”的有关部门部门和某些人,每天都巴不得市民“打车难”,抬升他们的政策红利呢。

“打车难”的答案,在市场,而不在局长。什么时候,这个国家学会了尊重市场,局长也不会做得这么无能,遭遇这些尴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