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從私域流量到公域流量


社群,從私域流量到公域流量

社群,從私域流量到公域流量

轉眼又一學年,3月3日,粉絲研究院迎來了新學年的開學第一講,7位院長聯袂開講,2020年粉絲研究院有哪些升級玩法?7位院長未來一年的分享主題是什麼?本次疫情過後,社群的商業價值發生了哪些變化?

社群,從私域流量到公域流量

☞主題分享—劉春雄院長:

這次疫情的到來,導致傳統的兩大商業模式都走不通了。一是線下商業,由於小區封閉,我們消費者到店的購買模式走不通了;二是傳統電商,由於物流放假,所以電商的模式和社交電商的模式也走不通了。

在電商和傳統渠道都走不通的情況下,社群,準確說叫社區社群,成為了幾乎最主要的商家和消費者溝通的方式。在這期間我們也發現,社群在商業中的價值也因此而發生了變化:原來人們認為它是私域流量,這次進入全民商業社群的營銷實踐,我認為它已經進入了公域流量。

“社群+”VS“+社群”

概括一下,社群的商業化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微商/社交電商,典型特徵是“社群+社群”,構建多層級社群,社群是主要的渠道,因為受國家對分銷層級的限制,這個規模不會很大。

第二階段:垂直社群,這類社群主要用於小眾產品的分銷,比方說精釀啤酒,典型特徵是“社群+品牌專賣店”。

第三階段:社區社群,典型特徵是“社區店+社群”,適合於大眾產品。

前兩個階段是“社群+”,最後一個階段是“+社群”,“社群+”是私域流量,“+社群”是公域流量。

社群,從私域流量到公域流量

“社群+”,社群是主渠道,其他的是輔助,這時候社群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是在單一空間的認知交易關係一體化,也就是說從認知到關係到最終的交易都在上面發生。它的特點是直接2C,沒有2B,因此只適合那些毛利高的特定產品,天花板也比較低,不適合於大眾品牌。

所以我們說現在私域流量做的好的,本身就是一個平臺,需要不斷換供應商,不斷地增加新的品種。

當社群進入公域流量的時候就是傳統商業“+社群”,比方說:便利店+社群,這也是我們疫情期間,大多數商超做的事情,包括新零售也是這樣做的,這個時候社群不再是主要的交易平臺,而是鏈接用戶的一個手段。所以它是一個公域流量,主要起放大器的作用,主要的呈現方式是“門店+社群+雲店”。這是典型的打通三個空間,它的特點就是先2B再2C,找到線下的這些門店就是2B,再通過門店的社群觸達消費者就是2C,這個空間不是封閉的,而是分兩步走的。

那為什麼說“社群+”是私域流量,而“+社群”就是公域流量呢?

一個很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看這個社群的歸屬,如果社群是品牌自己的,那就是私域流量,如果是別人的,那就是公域流量。很顯然,無論是微商、社交電商,還是垂直社群,都是品牌商自建的社群,而到了社區社群,是先2B再2C,社群屬於門店不屬於品牌商,所以對於品牌商來說,這個社群就是公域流量,也就是說它不屬於特定的品牌,原則上任何品牌都可以在裡面推廣銷售。

社群作為一個商業系統,它的操作邏輯是什麼?

社群,從私域流量到公域流量

前不久方剛老師寫了一篇文章,提到一句話:線下做好一個店,線上做好一個縣。我覺得這句話跟我們今天講的社區社群的商業邏輯是相通的。

線下做好一個店就是我們從門店開始進入社群,進入雲店,我們把這個叫BC一體化。從門店到社群,是有槓桿效應的,我們一直強調在打通三度空間的過程中,社群是一個放大器,也是個路由器。

線上做好一個縣,就是我們單店打通,這是一個效果,那麼我們多點擊穿是第二個效果。

如果我們有幾百個店,在小區內的傳播引爆和擊穿,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由原來供應鏈從B到C,反過來倒逼B端。如果說線上做好一個縣,能夠做到傳播引爆,就具備了二次杆槓效應,這個是私域流量裡面所不具備的。比方說,我們可能在一個縣裡面有5000個店,但是可能用10%的店,甚至5%的店就能夠把一個縣全部打通或者引爆。

如果我們要做傳統品牌,要完成徹底的商業化,就必須走BC一體化的路線,這個逃不掉的。

而BC一體化,社群是必然的路徑。私域流量和電商,我們可以走純粹的2C,但是傳統的存量一定是在B端裡面,從B端要到C端,必須依靠社群。

那當社群進入公域流量以後,它的價值是什麼呢?

社群,從私域流量到公域流量

第一,社群成為品牌商的工具。原來以社群當工具,我們叫微商也好,社交電商也好,這個品牌是看不上的。社群要想真正變成品牌商的工具,就必須是“+社群”,而不是“社群+”。

第二,藉助社群打通三度空間。剛才我們講過了,無論是傳統的線下空間、社群空間還是電商空間,這些單一的空間維度基本都飽和了,那麼下一步的流量來源在哪裡?就是打通三度空間,而社群則是打通的關鍵橋樑。

第三,對頭部品牌或者跨國公司來說,它的價值是什麼呢?

我曾經跟一個很知名的品牌說你發一篇10萬+的文章,具體到某一個縣裡面的影響力是忽略不計的,因為平均到全國來說,傳播的密度太小,被稀釋了。我們在傳播上,小區域的傳播擊穿,過去跨國公司也做不到,寶潔和可口可樂也做不到。但是如今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社區+社群的方式做到,實現特定區域的傳播聚焦,既成為全國範圍的強龍,又能成為小區域裡的地頭蛇。

過去,我們對社群商業的理解,受微商的影響非常大。就大眾品牌來說,我們一定要從微商的角度跳出來,看到社群商業從私域流量到公域流量的轉變,從“社群+”變成“+社群”,這將會是未來商業的一個標配。

經歷這次疫情,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新鮮的東西,在疫情過後,有些會萎縮,但有些變化卻是會持續下去的,比如社群的商業演化,已經有很多頭部品牌認識到了這一點,開始藉助社群做深度分銷,這將是本次疫情帶給我們中國營銷的一個巨大進步。

其他院長髮言摘錄

☞丁丁院長:

新學年新玩法這是以粉絲為核心搭建新營銷體系,拒絕紙上談兵的知識付費,以“互粉互動、真誠參與、知行合一”為價值觀的社群。踐行三度空間的打通,所以我們不僅有社群、小程序,還會有更多的線下活動,將“粉絲渠道化”進行到底。 升級院長輪值制除了聯合創始的四位院長之外,我們非常榮幸的邀請了方剛老師、鮑躍忠老師,還有劉曉婷老師,也升級為我們的榮譽院長。每一位院長會有他/她的主題月,在此期間不僅輪值院長會給大家分享主題,同時也會邀請飛行教授/嘉賓來進行乾貨和實操方面的分享。資源共享日每週固定的時間,我們會發動研究員把自己的資源和訴求相互溝通,實現將資源真正的對接起來。遊學、線下大課在疫情解除之後,我們會增加更多的線下活動環節,比如沉浸式體驗遊學、小班封閉式線下學堂,專場主題大課等...小程序粉絲研究院作為知識付費的社群,為了讓大家可以更好收穫所需的知識,去年已經啟動了小程序。過去兩年裡,100多講的課程在線上小程序裡可以反覆收聽。答疑課堂為了幫助學員解決實際問題,我們籌建了“答疑學堂”,每週四的時候,會有一位粉絲研究院院長進行坐診。我們會提前蒐集大家的問題,用視頻直播的方式跟大家來互動答疑。

☞方剛院長: 四個維度和四個關鍵詞。1、基於深度分銷的延伸。2、關於電商運營。這一塊我今年也專門成立了一個團隊,會在電商這一塊進行知識短板的找補,所以我會給各位在電商運營的這一塊會做進一步的溝通。3、在社群運營這一塊還會結合實際跟大家進一步的溝通和碰撞。4、城配+外賣系統。我這邊也有一個專門的小組做這方面的測試,或者在測試的過程中可能會跟各位一起溝通相關的內容。 ☞牛恩坤院長:

繼續聚焦社群系統。

1、BC一體化。我這一段兒時間,可以說對BC一體化的思考和研究相對多一些。我認為BC一體化的實質,就是我們從本質上來看透的話,應該是通過C端倒逼來重組關係。2、社區社群。3、社群系統可以讓我們對一件事情進行邏輯推演。我今年計劃在社群系統,無論是服務企業的項目上也好,還是指導運營上也好,我想要更加不斷的去實踐。

☞鮑躍忠院長:

新零售、“+社群”

2020年,我想關注的重點是“+社群”。我們看到這幾年整個的拼團發展的比較快,當然拼團的發展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也看到現在一些從零售一端做加群的也非常多,包括像很多的傳統零售企業也在做,像什麼步步高也在做這種拼團,做社群營銷等等這樣的方式。也看到現在一些主打社群營銷、社群渠道的模式,這樣的一些新模式也在快速的發展起來。

2020年,我想和大家就如何加群,去做一些更深入的探討。

我們生產商怎麼去做加群,構建社群新的分銷渠道體系?經銷商怎麼去加群?零售商怎麼加群?都需要在加群方面,我們做出一些新的嘗試。 ☞趙強院長:

社交電商新零售傳統的行業,中國將進入大者恆大的時代,不管小企業怎樣努力,最後的結局都不會特別好。所以我不願意在這個市場中,再繼續地深耕,那我希望去尋找到有更好賺錢機會的行業。我認為戰略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抓住機會。 如果說上一個時代最大的機會被馬雲抓住了,那馬雲抓住的是什麼機會?是幫助中國傳統企業做電子商務,並且為他們搭建了做電子商務的平臺。下一個時代,最大的商機是什麼?我認為依然是幫助中國實體門店和中國傳統企業學會做社交電商新零售。並且為他們搭建社交電商新零售的平臺將是一個非常大的生意機會。我希望不僅僅是在社交電商新零售的商機中給大家分享和研究,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一起玩一個眾籌新零售社交電商新零售的項目。

☞劉曉亭院長: 數字化營銷 剛剛前面所有的院長們其實都聊到了,通過信息化跟顧客產生鏈接,通過社群給大家跟顧客鏈接。其實最核心的是通過信息系統,全方位佈局落地。所以在主題這塊,可能我會結合我個人的過往經驗,結合一些實際的案例來給大家分解、分享,實際過程中我們該怎麼做,能夠讓整個數字化營銷核心新零售落到實處,能夠在你的單位或者是你的企業裡運營起來。在遊學方面,我有一些企業資源,比如說類似於像步步高,河馬生鮮... 這些玩兒群,玩電子商務,做得比較好的企業,我是可以給到大家對接遊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