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間作業危險性分析及應急救援程序

一、有限空間定義

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較為狹窄有限,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有限空間作業是指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實施的作業活動。

有限空間作業危險性分析及應急救援程序


二、有限空間分類

1.密閉設備:如船艙、貯罐、車載槽罐、反應塔(釜)、冷藏箱、壓力容器、管道、煙道、鍋爐等;

2.地下有限空間: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倉庫、地下工程、暗溝、隧道、涵洞、地坑、廢井、地窖、汙水池(井)、沼氣池、化糞池、下水道等;

3.地上有限空間:如儲藏室、酒糟池、發酵池、垃圾站、溫室、冷庫、糧倉、料倉等

4.常見的有限空間作業有:清理漿池、沉澱池、釀酒池、漚糞池、下水道、蓄糞坑、地窖等;工地樁井、豎井、礦井等;反應塔或釜、槽車、儲藏罐、鋼瓶等容器,以及管道、煙道、隧道、溝、坑、井、涵洞、船艙、地下倉庫、儲藏室、穀倉等。

三、危害因素技術分析

1.有限空間作業場所一般多含有硫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甲烷(沼氣)和氰化氫等氣體,其中以硫化氫和一氧化碳為主的窒息性氣體尤為突出。

2.在這些有限空間場所作業,如果通風不良,加之窒息性氣體濃度較高,會導致空氣中氧含量下降。當空氣中氧含量降到16%以下,人即可產生缺氧症狀;氧含量降至10%以下,可出現不同程度意識障礙,甚至死亡;氧含量降至6%以下,可發生猝死。

四、危險性技術分析

1.中毒危害:有限空間容易積聚高濃度有害物質。有害物質可以是原來就存在於有限空間的也可以是作業過程中逐漸積聚的。

2.缺氧危害:空氣中氧濃度過低會引起缺氧。

3.燃爆危害:空氣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質,濃度過高遇火會引起爆炸或燃燒。

4.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脅生命或健康的環境條件。如墜落、溺水、物體打擊、電擊等。

五、施工人員在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區域施工應遵守的規定

1.嚴禁站內吸菸、喝酒,

2.禁帶火種,易燃易爆,有毒,腐蝕品入站

3.嚴禁用汽油洗設備衣物工具等

4.嚴禁在加油站使用手機,嚴禁在爆炸危險區域檢修工具。

5.施工人員必須服從庫站負責人的安全管理,庫站負責人有權制止違章施工行為。

6.嚴禁堵塞消防通道及隨意挪用或損壞消防器材。

六、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要求

1.有限空間空氣質量要求

有限空間作業危險性分析及應急救援程序

①氧含量:含氧量一般為19.5%-21%,在富氧環境下不得大於23.5%。

②有毒氣體:有毒氣體(物質)濃度應符合GBZ2的規定。物質)濃度應符合GBZ2規定的工作場所空氣中部分常見化學物質容許濃度。

③可燃氣體濃度:當被測氣體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大於等於4%時,其被測濃度不應大於0.5%;當被測氣體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小於4%時,其被測濃度不應大於0.2%。

2.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前,應辦理“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票”。

3.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負責人、作業人員職責及要求

①必須經過培訓,具備相應的資質等級,持有有效的證書;

②熟悉有限空間作業內容,掌握作業方法;

③作業前識別作業風險,確認各項安全措施有效,具備條件方可作業;

④作業負責人應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

⑤正確穿戴和使用防護用具。

七、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措施

1.作業現場應配備救護和滅火器材,出入口內外不得有障礙物,並設置警示標誌。

2.嚴禁無“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票”和作業監護人時進入有限空間作業。

3、為保證有限空間內空氣流通和人員呼吸需要,可採用自然通風,必要時採取強制通風方法,但嚴禁向內充氧氣。進入有限空間內的作業人員每次工作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

4、進入有限空間作業,應使用安全電壓和安全行燈。

5、清理有限空間內少量易燃易爆殘渣、沉澱物,必須使用不產生火花的工具,嚴禁用鐵器敲擊、碰撞。

6、保證可燃氣體濃度和氧含量合格。作業期間應至少每隔兩個小時對空間內可燃氣體濃度和氧含量檢測一次,如不合格,立即停止作業。

八、事故應急救援及安全程序

1.發現發生密閉空間人員中毒、窒息等緊急情況時,要冷靜,不要盲目施救。

2.立即通知主管,啟動緊急救援預案,必要時尋求119、120支持。

3.現場人員佩戴足夠防護設備,如三腳架、救生繩、空氣呼吸器等才可救援,作業救護人員必須佩戴隔離式防護器具進入有限空間並有專人監護。

4.將人救出後,根據現場情況立即展開急救,並送往就近醫療機構進行搶救。

有限空間作業危險性分析及應急救援程序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您瞭解了嗎?歡迎討論留言,喜歡我們的內容,多來看看,感謝您的點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