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哪些公司被淘汰?哪些公司被青睞?

疫情仍然在持續。我們不願意說有企業從中受益,因為這是國家和百姓正在經歷的困難,我們只能說這些特殊的經歷會改變一些事情,這些改變有可能影響到很多行業和公司。

疫情過後,哪些公司被淘汰?哪些公司被青睞?

作為一個好的投資人或者企業管理者,應該更多的思考:疫情到底會改變什麼,疫情之後,誰會受青睞,誰會被淘汰。

匯一家財稅

為什麼我認為疫情之後會進入好公司的新時代?現在網絡上有很多的討論,把這次疫情的影響和2003年的非典相比較,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回顧:非典之後發生了什麼。

2003年非典之後,哪些企業獲得了發展?

很多人認為2003年是中國電子商務元年,非典對淘寶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其實不能這麼說。淘寶是在非典的最後階段才開始上線,一直到當年7月才進入阿里巴巴體系,當時最多算是個嬰兒。淘寶湊巧出現在了那個時間點,卻並沒有在非典時期獲得大規模增長。

那回顧2003年,到底誰被推動了呢?在我看來,應該是百度。

疫情過後,哪些公司被淘汰?哪些公司被青睞?

百度在2002年開始面向消費者提供單獨的互聯網服務,以前它是做企業服務的。在非典當中,因為大家足不出戶使用互聯網,反而促成了百度的發展。粗略估計當時中國的網民數量,最多也就8000萬,手機用戶大概2.5億。整個2003年,三大運營商的短信發送量比2002年增加4倍左右。

2004年,百度做了意義重大的一件事,收購了“Hao123”,當時有種說法是“一張網頁”賣了5000萬,還有部分百度股權,在當時非常轟動。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看一下“Hao123”對百度2C端流量的貢獻就能知道:當時,百度大約40%的流量是從“Hao123”導過來的。

可能今天知道“Hao123”的已經不太多了,但是在2003年,它的存在有特殊的意義。當時國內網民還是互聯網的初級用戶,不太懂得如何在網絡上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即便2002年推出百度以後,仍然很多人不知道百度的存在。反倒是很多網吧在使用“Hao123”這樣的地址導航網站,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2008年以後,才開始減少。

另一個對中國互聯網發展契機重要的發展模式叫SP,簡單的說,就相當於移動運營商體系中,最早期的移動互聯網,通過手機下載彩鈴、看圖片,甚至能看一段很小的Flash動畫。在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大部分在美國上市的中國門戶網站公司的股價都掉到了1美元左右,是SP業務把它們的股價又拉了回來。2002年,SP登上舞臺,2003年獲得高速發展。

因此現在回頭看,在2003年,真正獲得發展的,是短信和SP業務,是互聯網行業的百度。

疫情過後,哪些企業會發生變化?

你第一次擁有這麼長的時間可以宅在家裡,哪裡也不能去,能做的事也不多,只能用互聯網來打發時間。短時間內,讓巨大的用戶群體開始嘗試他們曾經沒有嘗試過的APP,無論是社交、娛樂、遊戲,他們都會在短時間內成為成熟用戶。為什麼我說疫情過後可能迎來“好公司”的新時代,因為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以前教育用戶的成本很高,但是這次是一個好機會。

如果春節你是和父母一起度過的,相信現在他們已經學會了如何在手機上看新聞,如何用手機買菜,對於他們而言,這就是一個教育的過程。

▍剛需的服務業,需求總量不會少,甚至會有反彈

當前線下受衝擊最大的服務業中,我們舉兩個例子分析。

疫情過後,哪些公司被淘汰?哪些公司被青睞?

第一是婚嫁行業。現在大家情緒比較悲傷,有些地方民政局的婚姻登記都暫停了。這個時候不會有人結婚,更不會有人辦婚禮,短期來看無法避免。但是通過和從業者交流,尤其是與我們自己投資的一家做婚禮策劃的公司討論之後,我們發現了一些新的東西。

首先,1月到4月肯定是結婚的人非常非常少,婚慶行業很難做。但是疫情結束後,原本要結婚的人就不結婚了嗎?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但很小。從結果看,這種剛需的服務業,其需求總量不會變少,會在疫情之後把前期落下的業務補回來。甚至,從另一個角度看會更樂觀一些。911事件之後,美國迎來了一個結婚和生育的高峰。猜測大家經歷過苦難之後,對彼此和感情更加珍惜,反而更願意結婚了。

第二個例子也是我們投資的企業,主要做活動的雲攝影。因為疫情影響,這幾個月肯定是沒有活動去拍攝了。但是不久前和他們開董事會討論時,瞭解到一些其他的情況。有非常多的視頻網站找到他們,想一起合作。因為在短時間內,大家對視頻的消費總量大幅度增加,已經出現了內容不夠、素材不夠、供給不夠的問題。恰好他們在拍攝資源和媒體素材與編輯技術方面有一些積累,這種合作算是一個新的機會。

▍零售行業:消費者被教育

我們有兩家被投企業,都是在非一線城市經營汽車和電動車零售的。因為疫情的影響,門店工作人員和消費者短期內都不便出門,業務肯定是停掉了。在和其中一家企業CEO交流時,他說,創業5年,幾乎沒有順利的日子,每一年都覺得公司要掛掉,最後又撐過來了。如果這次的坎兒能過去,公司只會變得更好。

同樣的,對於車這類剛需品來說,不會因為幾個月的停滯而打消了消費者買車想法。相信疫情之後,壓抑的需求會重新釋放出來。同時,從另一個角度考慮,這次疫情讓沒有車的家庭著實體驗了一次什麼叫“不方便”:基本打不到車。一方面確實不好打,另一方面,疫情之下坐別人的車心理多少有點不安。因此,為什麼不自己買一輛車呢?這種體驗可能會增加新的需求。

我們再看一下線下零售。

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的,相信在家裡你已經嘗試了很多的方便類食品,比如方便麵、速溶咖啡、自熱小火鍋,這對於新品類而言,是一個機會。我們投過一個企業叫“三頓半”,專門做超速溶咖啡,以前大家總認為速溶咖啡是低檔的咖啡產品,而且不典型,大家有錢就去買喜茶或者去咖啡廳。這次被迫蝸居在家裡,或許你也品嚐了各種速溶咖啡,碰巧這個品牌也是天貓淘寶上新品牌中的佼佼者,速溶咖啡的第一名,口感還原度非常好。這次你嘗試了,覺得好了,是否會改變你消費咖啡的行為呢?

價值高、頻率低、教育成本高的企業會受到長期影響

有一些服務天然存在較高的體驗門檻,也就說,很難教育用戶,比如醫療和教育類服務。而這一次,對它們而言,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拿教育來說,這次大量的用戶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教育。他們從完成了從新用戶到初級用戶到成熟用戶的轉變。這導致了一種結果就是,疫情過後,這些用戶會選擇那些他認為高價值且符合他時間分配的教育產品。這裡要注意的是,那種利用碎片時間學習的產品,在疫情後不會大量佔用用戶時間的產品,更容易被留下來。

我們可以思考一下,我們現在看到兩類東西:一類只是把線下的課放到線上,做成所謂的線上大課,但是時間分配和體驗上沒有明顯的區別;另一類是通過一些措施把線上的課程變得更加具有互動性,更智能化,時間利用更加碎片化,這是用戶在線下完全得不到的。一旦他們迴歸到正常的生活,後者會更容易被轉化。(完)

特別提示

關於創新的兩難困境是:不創新,等死;創新,找死。任何企業都壽命有限,都會遭遇極限點,不創新,等死;

而同時創新就是變異,變異本身的死亡率反而更高,創新,找死。 所謂分形創新是“長出來的第二曲線”,一句話來總結就是:“創新+市場選擇=第二曲線”。

那如何用分形創新打破創新的兩難困境?如何從第一曲線自然而然生長出第二曲線?

歡迎討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