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別人家物管”:領班成“機器人”,業主要送26面錦旗

今年剛做爸爸的李建軒,退伍後在廣州增城一個小區當起了物業管家。過年原本想帶著家人回老家看看,結果被突來的疫情打亂了計劃。他放棄休假,化身快遞員和心理諮詢師。

而56歲的湯師傅,過年前剛剛晉升為爺爺。面對疫情,同樣選擇堅守在崗位,每天為業主提供服務。

在災難面前,總有一些身影給人帶來溫暖,也給人帶來力量。

疫情下的“别人家物管”:领班成“机器人”,业主要送26面锦旗

今年剛做爸爸的李建軒,退伍後當起了物業管家。

“明星”管家送起了快遞

2017年9月,李建軒從部隊退伍後,加入碧桂園鳳凰城的物業“管家”隊伍。於他而言,這次的戰場,就是社區抗疫一線。

他一身工裝,挺拔的身姿,渾身透著一股熱情和韌勁。上午9點30分,忙完手頭事情後,李建軒跑到社區一家超市,按照清單精心挑選了新鮮的蔬果;然後又去快遞存放點取了兩件包裹,騎上電動車就趕往位於天麓山苑區鳳錦苑五街的隔離業主家。

進入3月,廣州陰雨連綿。李建軒在雨中提前給業主打了個電話,幾分鐘後,他撕開業主家門口的提示貼,輕輕地敲了一下門,然後把東西放在門口。

等業主一聲聲“感謝”地拿進去之後,他再次貼好提示貼,並把業主的生活垃圾一起帶走。

這是他服務的鳳凰城天麓山苑區第七戶隔離業主。作為一座超大規模的社區,居住著逾10萬業主,防疫壓力可想而知。

隨著陸續復工,一些業主也回到小區。李建軒主動與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的業主聯繫,承擔起生活用品採購和取快遞工作。

部隊生活練就了他吃苦耐勞的品質。“高峰期,我每天為不方便出門的業主送快遞,來來回回20多趟。”他笑著說。“只要業主有需求,我們都想辦法滿足。”

疫情下的“别人家物管”:领班成“机器人”,业主要送26面锦旗

56歲的湯師傅,疫情中仍選擇堅守崗位。

“機器人”湯師傅自喻為一塊磚

與此同時,在距離鳳凰城40分鐘車程的碧桂園中新首府,工程領班湯師傅手持一把螺絲刀、一把扳手,身背一個工具箱,從消防泵房走到發電機房,再到排汙管檢修口,不時查看著業戶供水供電設施。

“你這個時候還到處跑?”有朋友勸56歲的湯師傅趕緊休假回家。但是,過年前剛剛晉升為爺爺的湯師傅,卻依然選擇堅守崗位。

“我是抗疫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1月31日,市政突發緊急停水通知,業主們沒有水用。湯師傅主動與自來水廠聯繫,提出支援維修搶修工作。

“我們到了現場查看,發現問題還算簡單。當時哪裡顧得上什麼疫情,就想著快點修好,讓大家用上水。”在不善言辭的湯師傅看來,“幹實事,心裡才會踏實”。

就這樣,在湯師傅等幾位老師傅的協助下,市政原計劃停水2天1夜的搶修工作,半天就完成了,恢復了供水。小區業主知道後,紛紛在群裡為湯師傅豎起了大拇指。

上門服務不能因為疫情而暫停。中新首府一街2號的一戶業主家,衛生間二次排水管堵塞嚴重,導致室內經常出現返湧現象。湯師傅二話不說戴上口罩,就上門維修,最後徹底解決了返湧難題。

在同事眼裡,湯師傅既是水電工又是泥土工。“業主不會因為人員少就需求少啊。”湯師傅說。

今年是湯師傅來公司的第15年。平凡如他,懷揣一顆真誠的心,溫暖著身邊的人。聽到業主稱自己為“機器人”,他憨憨地笑了。

一人服務近千戶,24小時在線

“當時恰逢春節前夕,很多同事提前回家了。鳳凰城天麓山苑區留守的管家只有5人,前臺2人,我們7個人要服務6099戶業主,平均一人服務近千戶。”

實現逐戶排查,工作壓力可想而知。李建軒和他的同事通過上門、電話等方式挨家挨戶進行摸排,並將所有重點地區返穗人員、密切接觸者建檔。“最忙的時候,我們每天都是凌晨1點才能回家。”

一旦業主居家隔離,李建軒他們就要做好一對一的服務對接。“對業主來說,我們一天24小時不間斷工作。即使管家下班了,還有保安兩班倒。我手機24小時不關機,業主隨時打都可以,沒問題。”

24小時在線,這也是湯師傅對業主的承諾。

“有一次業主晾衣架壞了,外面人進不來小區,也是我修好的,他們直誇我比廠家還專業。”湯師傅說。

隔離不隔心,贏得業主“芳心”

社區封閉管理,不但增加了物管人員的工作強度,還讓他們化身為“心理諮詢師”。

談及隔離工作,李建軒感觸頗多。“業主內心還是有點不舒服的。一方面我們要保障物資,打消他們的生活顧慮。另外是心理需求,我們要經常關心他們,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有一戶業主在做飯時,經常發照片給我,說今天的菜特別好吃。”

“宅在家要長蘑菇了。”“看新聞覺得好難受。”疫情時刻牽動大家的心,也考驗著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

“我有時候會在業主群裡挑起一些互動話題,或者給大家發個紅包,開心一下。沒想到,業主們又紛紛給我發紅包,一個接一個,說物管辛苦了。”李建軒笑著說,這個紅包肯定不能拿。

湯師傅也同樣憑藉專業贏得了業主的“芳心”。

採訪當日,小區有26位業主還在商量,等疫情結束後,一定要為物管送26面錦旗。

“正是在危機之中,體現了物管的價值,也做出了我們應有的擔當。”李建軒說。

採寫:南都記者 王豔玲 攝影:南都記者 張嘉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