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别人家物管”:领班成“机器人”,业主要送26面锦旗

今年刚做爸爸的李建轩,退伍后在广州增城一个小区当起了物业管家。过年原本想带着家人回老家看看,结果被突来的疫情打乱了计划。他放弃休假,化身快递员和心理咨询师。

而56岁的汤师傅,过年前刚刚晋升为爷爷。面对疫情,同样选择坚守在岗位,每天为业主提供服务。

在灾难面前,总有一些身影给人带来温暖,也给人带来力量。

疫情下的“别人家物管”:领班成“机器人”,业主要送26面锦旗

今年刚做爸爸的李建轩,退伍后当起了物业管家。

“明星”管家送起了快递

2017年9月,李建轩从部队退伍后,加入碧桂园凤凰城的物业“管家”队伍。于他而言,这次的战场,就是社区抗疫一线。

他一身工装,挺拔的身姿,浑身透着一股热情和韧劲。上午9点30分,忙完手头事情后,李建轩跑到社区一家超市,按照清单精心挑选了新鲜的蔬果;然后又去快递存放点取了两件包裹,骑上电动车就赶往位于天麓山苑区凤锦苑五街的隔离业主家。

进入3月,广州阴雨连绵。李建轩在雨中提前给业主打了个电话,几分钟后,他撕开业主家门口的提示贴,轻轻地敲了一下门,然后把东西放在门口。

等业主一声声“感谢”地拿进去之后,他再次贴好提示贴,并把业主的生活垃圾一起带走。

这是他服务的凤凰城天麓山苑区第七户隔离业主。作为一座超大规模的社区,居住着逾10万业主,防疫压力可想而知。

随着陆续复工,一些业主也回到小区。李建轩主动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业主联系,承担起生活用品采购和取快递工作。

部队生活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高峰期,我每天为不方便出门的业主送快递,来来回回20多趟。”他笑着说。“只要业主有需求,我们都想办法满足。”

疫情下的“别人家物管”:领班成“机器人”,业主要送26面锦旗

56岁的汤师傅,疫情中仍选择坚守岗位。

“机器人”汤师傅自喻为一块砖

与此同时,在距离凤凰城40分钟车程的碧桂园中新首府,工程领班汤师傅手持一把螺丝刀、一把扳手,身背一个工具箱,从消防泵房走到发电机房,再到排污管检修口,不时查看着业户供水供电设施。

“你这个时候还到处跑?”有朋友劝56岁的汤师傅赶紧休假回家。但是,过年前刚刚晋升为爷爷的汤师傅,却依然选择坚守岗位。

“我是抗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1月31日,市政突发紧急停水通知,业主们没有水用。汤师傅主动与自来水厂联系,提出支援维修抢修工作。

“我们到了现场查看,发现问题还算简单。当时哪里顾得上什么疫情,就想着快点修好,让大家用上水。”在不善言辞的汤师傅看来,“干实事,心里才会踏实”。

就这样,在汤师傅等几位老师傅的协助下,市政原计划停水2天1夜的抢修工作,半天就完成了,恢复了供水。小区业主知道后,纷纷在群里为汤师傅竖起了大拇指。

上门服务不能因为疫情而暂停。中新首府一街2号的一户业主家,卫生间二次排水管堵塞严重,导致室内经常出现返涌现象。汤师傅二话不说戴上口罩,就上门维修,最后彻底解决了返涌难题。

在同事眼里,汤师傅既是水电工又是泥土工。“业主不会因为人员少就需求少啊。”汤师傅说。

今年是汤师傅来公司的第15年。平凡如他,怀揣一颗真诚的心,温暖着身边的人。听到业主称自己为“机器人”,他憨憨地笑了。

一人服务近千户,24小时在线

“当时恰逢春节前夕,很多同事提前回家了。凤凰城天麓山苑区留守的管家只有5人,前台2人,我们7个人要服务6099户业主,平均一人服务近千户。”

实现逐户排查,工作压力可想而知。李建轩和他的同事通过上门、电话等方式挨家挨户进行摸排,并将所有重点地区返穗人员、密切接触者建档。“最忙的时候,我们每天都是凌晨1点才能回家。”

一旦业主居家隔离,李建轩他们就要做好一对一的服务对接。“对业主来说,我们一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即使管家下班了,还有保安两班倒。我手机24小时不关机,业主随时打都可以,没问题。”

24小时在线,这也是汤师傅对业主的承诺。

“有一次业主晾衣架坏了,外面人进不来小区,也是我修好的,他们直夸我比厂家还专业。”汤师傅说。

隔离不隔心,赢得业主“芳心”

社区封闭管理,不但增加了物管人员的工作强度,还让他们化身为“心理咨询师”。

谈及隔离工作,李建轩感触颇多。“业主内心还是有点不舒服的。一方面我们要保障物资,打消他们的生活顾虑。另外是心理需求,我们要经常关心他们,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有一户业主在做饭时,经常发照片给我,说今天的菜特别好吃。”

“宅在家要长蘑菇了。”“看新闻觉得好难受。”疫情时刻牵动大家的心,也考验着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

“我有时候会在业主群里挑起一些互动话题,或者给大家发个红包,开心一下。没想到,业主们又纷纷给我发红包,一个接一个,说物管辛苦了。”李建轩笑着说,这个红包肯定不能拿。

汤师傅也同样凭借专业赢得了业主的“芳心”。

采访当日,小区有26位业主还在商量,等疫情结束后,一定要为物管送26面锦旗。

“正是在危机之中,体现了物管的价值,也做出了我们应有的担当。”李建轩说。

采写:南都记者 王艳玲 摄影:南都记者 张嘉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