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合東王長壽街是江蘇省六大學術泰斗之王念孫晚年生活地

南京六合東王長壽街是江蘇省六大學術泰斗之王念孫晚年生活地

據當地人講,此清代道光十二年造的橋與王念孫有關。現為六合區文物保護單位

王念孫(1744年一一1832年),字懷祖,中國訓估學大師,乾隆四十年(1775年)進士,歷任翰林院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工部郎中,陝西道御史,史科給事中,山東運河道,直隸永定河道。他父親王國安官至吏部尚書,他兒子王引之官至工部尚書。他晚年選擇生活在南京六合東王長壽街的原因,用他本人話講,主要是當地人文環境、生態環境好。

南京六合東王長壽街是江蘇省六大學術泰斗之王念孫晚年生活地

東王長壽街楊柳灣一帶景色

王念孫一生走過中國許多地方,看過許多名山名川,大江大河。有一次,循淮安至南京的古驛道,經過南京六合東王長壽街時,發現此地樹木茂密,山青水秀,風景宜人。王念孫便就地找旅館住了下來,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南京六合東王長壽街是江蘇省六大學術泰斗之王念孫晚年生活地

南京六合東王長壽街是江蘇省六大學術泰斗之王念孫晚年生活地

東王長壽街桃花塢、楊柳灣一帶風光

通過近距離實地考察瞭解,他發現此地是個歷史古街,唐代武則天683年掌權之年,大周垂拱元年建的大廟,後多次毀於兵火,明洪武正德十五年重建。大廟僧房、客廂有九十九間半,內有僧人七十多人、掛單僧人三百多人,道士三十多人,並聞名遐邇,周圍千餘華里內,唯此廟規模最大,香火十分旺盛。當地以廟為中心,形成街道,民風純樸,崇文尚武。此地歷史上有蘇東坡、朱元璋、劉伯溫、乾隆等許多名人留下許多美麗佳話和遺蹟。尤其是,此地還悠閒地生活著許多八九十歲的老人。

南京六合東王長壽街是江蘇省六大學術泰斗之王念孫晚年生活地

東王長壽街文物西匯橋墩

南京六合東王長壽街是江蘇省六大學術泰斗之王念孫晚年生活地

東王長壽街景

王念孫行走在石龍橋畔,桃花塢裡,楊柳灣旁,直呼“此乃吳地之佳境也"。王念孫是中國訓詁學大家,開有清一代樸學之先河。他還是水利專家,曾主修永定河、黃河、淮河。他對風水堪輿造詣精深,走過全國許多地方,在來到東王長壽街時,發現此地古木參天,紫氣重重,尤其是地理方面,龍盤虎踞,氣勢非凡。致仕後他晚年長期在東王居住,並把自己墳墓也選在這兒,也正是看出了這兒文脈流長,澤及後人。

王念孫晚年在此生活了幾十年,道光十二年去世,終年89歲,是江蘇省六大學術泰斗中壽數最高的,他生前選的墓地經道光皇帝恩准,在現今南京六合冶山東王社區建新組鳳凰地,確實是塊風光好的寶地。清朝著名文化人阮元為他撰寫碑文,上世紀八十年代其墓出土墓誌銘一對,現存於南京市六合區萬壽宮內。

南京六合東王長壽街是江蘇省六大學術泰斗之王念孫晚年生活地

王念孫後人到東王長壽街來尋根

南京六合東王長壽街是江蘇省六大學術泰斗之王念孫晚年生活地

東王長壽街毛筆廠生產的“念孫”筆

王念孫生前在此地做了不少好事,其中最突出的是:教會了當地人製作毛筆,後人稱“念孫筆"。王念孫晚年住在南京六合縣東王廟鎮長壽街上,請人做了許多毛筆,還購買了紙、墨、硯臺等送給周圍的學童,一時東王地區讀書學習蔚然成風。東王地處蘇皖交界,是河北、山東、蘇北到金陵必經之地,也是古代鳳陽府到揚州府的必經之地,商業非常發達,馬毛、羊毛、狼毛各類毛筆用材十分豐富,且質量上乘。人們稱他家的毛筆叫“念孫筆”,一時名聞遐邇。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後,當地人辦的東王毛筆廠,生產的文房四寶,聞名遐邇,暢銷海內外,在全國不少地方還不知道什麼是廣交會,什麼是外匯時,東王毛筆廠就是當時全縣知名的創匯大戶呢。出自東王人手中生產的毛筆,佔全國毛筆市場半璧江山。直到如今全國毛筆市場裡不少份額是屬於東王人生產的。這當然是後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