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高層政策頻出提振經濟 但提振經濟並不等於提振股市

摘要:

1、A股內生動力不足,勉強跟隨外圍反彈;

2、信息和軟件類科技股相對穩健。

一、外圍市場

1、歐洲疫情正在過峰,逐步進入“攤平期”,“禁足令”有望在未來幾周陸續解除,經濟活動也將緩緩復甦,市場對此反應積極。需要指出,歐洲主要經濟體對於疫情防控的力度和對經濟扶持的力度都是很大的,值得玩味。

2、美國疫情也在過峰,並且川總推出了“三階段重啟計劃”,目前已有二十多個州積極響應,至暗時刻已經過去,史無前例的印錢行動和對企業的救助也帶動美股維持小反彈。但是後續的反彈空間並不太樂觀,畢竟經濟遭受重創,本月尾至五月初可能抵達反彈高位後再次回落。

3、全球分工合作的基本格局不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大部分企業會自主選擇,但“逆全球化”已成為無可挽救的小趨勢,供應鏈體系和貿易體系也必然受損。那麼,疫情過後經濟也會逐步修復,美股卻很難恢復回到二月的高位,“戴維斯”雙殺沒有結束,只是被史詩級的放水沖淡。順便提一句,這時候,中國應該採取更加開放和合作的策略。

4、必須注意,如果美股未來兩三週內結束反彈並再次回落,那麼對A股的衝擊就會有放大作用,體現在指數上,SP500在2970/3030有強壓力。

二、A股前瞻

1、高層政策頻出,提振經濟的態度是明確的,或許兩會期間還有後續措施。

但是,提振經濟並不是提振股市,A股也從來不是經濟的晴雨表和稱重器,A股是用來融資的工具。

2、上交所啟用“605”號碼段,給新股建好宿舍樓,繼續橫向擴容,而A股已經有3900多隻股票,其中有多少是治理規範、質地良好的,恐怕只能繼續讓歷史給出答案了。

3、部分優質且估值合理的科技股,經過了三月下旬至今的快速回吐和企穩後,在緩緩反彈,算是不多見的局部機會,信息和軟件類尤其值得重視。

4、滬深300指數仍然處在一個長期震盪弱平衡的格局之中,預計“兩會”前以小幅度上摸為主,這也很可能為部分科技股的反彈提供一個相對中性的背景舞臺,那麼就珍惜這難得的機會吧。

三、主要板塊

延續前文筆記觀點,IDC、互聯網醫療、網遊、氫能、充電樁上游、電池上游、疫苗類。

四、博弈計劃

1、本週已經按計劃升倉,下週配合歐美疫情過峰繼續加倉,五一前後撤離;

2、記住反彈幅度有限,做反彈要積極,但反彈得差不多了就撤離得更積極。

五、風控與對沖

1、下週後半段開始考慮部署A股指數衍生品的空方寸頭,滬深300已經抵達3800,擬3930以上逐步建立ETF期權空頭。

2、五一前後隨股票倉位撤離擬防空IC500期指。


【原創】高層政策頻出提振經濟 但提振經濟並不等於提振股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