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令》里看家规

《陈情令》的故事是以五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其中有三家明确出现了家规,分别是姑苏蓝氏、云梦江氏和岐山温氏。在岐山听训的一节里,魏无羡秉承江氏家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温晁面前背诵蓝氏家规“一曰二曰三曰”,让人不得不佩服少年的机智和潇洒。而温晁也给每位听训的世家子弟发了一本温氏家规——《温门菁华录》,责令他们背诵遵守。(图片来自视频截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陈情令》里看家规

《陈情令》里看家规

电视剧开篇在云深不知处,有一块家规石,密密麻麻刻了三千多条家规,“不可杀生,不可夜游,不可喧哗”等等。这家规不太像古代的家规,倒有点像现代的学校校规,比如校规一般都有禁止迟到早退,禁止校园内喧哗,禁止走廊上追逐打闹等等。

《陈情令》里看家规

后来蓝湛修订家规,又增至四千多条。这么多条怎么记得住?有人开玩笑说,不用记,就看魏无羡做什么而不去做,就完美遵守了蓝氏家规。这只是笑话,魏无羡其实非常有家教,只是有点潇洒无羁。而在蓝氏家规的教导下,蓝氏子弟有着雅正的美誉,也以匡扶天下为己任,是各大世家的表率。

《陈情令》里看家规

云梦江氏的家规只有一句话,也不像一般世人眼中的家规,而更像现代人保有的座右铭或人生格言之类。这样的话,智者见智,各人有各人的见解,所以表现出来不一样的行为。江澄和魏无羡的理解就不太一样,老家住江风眠认为魏无羡的理解更符合他的理解,江枫眠曾对他们说过:“明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所不为方有可为。”所以剧中一直说江澄永远比不过魏无羡,但我觉得江澄也在一直坚守家规,只不过他的不为和为都局限在家人和家族里,不像魏无羡以天下为己任。

《陈情令》里看家规

《陈情令》里看家规

残暴不仁的温氏徒有家规,家人族人都不以为然。在寻找神龟玄武时,魏无羡曾用《温门菁华录》上温氏名士的名言怼过温晁,温氏一众人都似没听过一般。但在我看来,《菁华录》的表现确更像古代大家族的家规。温晁说过,《菁华录》里有温氏先人历经的光荣事迹和至理名言。而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是古代比较有名的一本家规,作者在书里既有讲故事,也有直接的训导。现代比较有名的《曾国藩家书》也是多有记载曾国藩的一些经历,当然有光荣的,也有不光荣的,不像温氏家规那么自恋不要脸。

《陈情令》里看家规

《陈情令》里看家规

现代中国社会,家规基本消失,家规的传承多以家教体现,少有专门的写信立书。很多家庭甚至连家教都很少,直接把孩子丢给教育机构,每日只负责孩子的吃饱穿暖。这是非常令人心酸的一种现象,这样也导致现在社会有很多少年犯罪,新闻里儿子杀父母,孙子女当街打祖父母,十三岁少年性侵十一岁少女后将其杀害弃尸绿化带等等类似的人生悲剧层出不穷。古代家规除去封建糟粕,于家教育德方面还是很好的。《颜氏家训》里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就很好的告诉我们父母和孩子该如何相处才能既权威又不乏温情。国学启蒙经典《三字经》的起初应该也是一部家规,篇末“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就点明了这点。家规要是都像《三字经》一样朗朗上口,容易背诵,就能很好的传承下来,起到教育和规范后代的作用。好在现在的人们意识到传统文学的重要性,学校都加强了国学的诵读和背诵。“教妇初来,教儿婴孩”,特别是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婴孩时期多背诵这些经典,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后走上社会的行为也不至于太偏激。

当然,不能说有了家规,就可以摒弃一切违法犯罪活动。在几千条家规和叔父的严师教导之下,仍出现了蓝湛的“离经叛道”,蓝湛父亲的冒大不韪强娶蓝湛母亲等现象。但他们所犯的错,比之不遵家规的温氏一族显得微不足道,不会颠覆家族,也不伤害世人。于现代人来说,学校多是学习知识的地方,育人德行方面力有不逮,家庭教育绝不可缺失。就算是迫于生活压力,将孩子留守老家,也不能放任不管。面教不方便时,可以学学古人,多写信。有幸全家住在一起时,多多言传身教。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家风好了,社会风气也会改善。社会风气好了,国家就会变得更强。

《陈情令》里看家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