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強則裝備強,一家民企的逆襲之路!

機床在傳統意義上被稱為“工作母機”,是各類裝備製造的基礎,機床的品質直接決定了加工產品的品質,因此,可以說,機床強則國強,機床強則產品強。擁有好的機床,必然能製造出有競爭力的產品。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

國內高速、高壓柱塞泵行業的領袖企業——浙江大農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他的成長與擁有好的機床密不可分,讓我們一起走進浙江大農,看他是如何成為行業領袖的。

機床強則裝備強,一家民企的逆襲之路!

作為國內高速、高壓柱塞泵行業的開創企業,浙江大農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總部位於浙江省台州市,是以高速高壓泵為核心、高壓清洗系統和應用附件為兩翼,集民用、商用、工業應用為一體的綜合清洗機械製造商。

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大農的產品性能、壽命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90%出口海外市場。浙江大農一路走來的取得的成就要得益於美國哈斯的密切配合,浙江大農採用美國哈斯(HAAS)加工中心與車床,提升了生產效率與產品一致性;哈斯HFO技術團隊的及時響應,也為大農的日常生產保駕護航。

1、一次加工16件產品

據大農製造部長陳全文介紹,由於早些年的加工設備落後,大農採用普通機床改裝成專機的模式,生產效率低,而且產品一致性很難保證。

機床強則裝備強,一家民企的逆襲之路!

這個問題一直深深困擾著大農,直到2004年,大農創始人、時任董事長王洪仁瞭解到哈斯數控機床後,果斷購買了2臺哈斯VF-2機床。當時業界使用數控機床還並不廣泛,購入哈斯機床的決策在當年的台州地區算得上“第一個吃螃蟹”。

哈斯機床被用於製作柱塞泵的關鍵部件。在考慮到產品的配套性和通用性的情況下,哈斯特別為大農設計了整套配套的工裝夾具,可以一次生產多達16件產品!

陳全文說:“通過哈斯的幫助,我們做到了,而且經過檢測,產品精度近乎一樣。此次合作堅定了我們的信心,又陸續購入了4臺哈斯設備,後來還引得同行仿效採購哈斯機床,大農的銳意創新引領了這股潮流。”

如今,浙江大農已擁有45臺不同型號的哈斯機床,泵的關鍵零部件從缸體、曲軸箱、定位環到柱塞等,基本都在哈斯機床上加工。

2、加工精度15年不變

陳全文認為,哈斯機床的性能充分體現在四個字上——精、快、穩、久。

精,是指加工精度高,陳全文滿意地表示“相當完美”,可以穩穩地做到1絲以內。

快,是指進給速度快,最快能保證62米/分。在使用同樣的工裝夾具、同樣的刀具、同樣的加工方法時,哈斯比同類產品至少高出30%以上的工作效率。從大農的實際運用來看,哈斯機床在切削、加工銅鋁件時,效率極佳。

機床強則裝備強,一家民企的逆襲之路!

穩,是指精度保持好,長期穩定,產品一致性始終良好。

久,是指機床耐用性好,使用壽命長。陳全文說:“公司使用的國產機床超過10年的要麼換代,要麼直接淘汰了。但哈斯機床,即使是15年前最早購買的兩臺,除了部分零件更換,運行狀況良好,再用10年也不是問題。”

陳全文還特別強調了哈斯的服務,他表示:“一旦遇到問題,只要一個電話,哈斯的售後就立刻上門,不會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產。”

哈斯寧波HFO(Haas Factory Outlet)銷售經理張紀表示:“由於台州距離寧波較遠,單程就要3小時車程,為了更迅速高效地服務大農及台州地區客戶,縮短客戶的停機時間,我們特地在臺州建立了衛星服務站。”

3、一人操作10臺機床

陳全文表示,與大農的15年合作過程中,哈斯一直在更高效的加工解決方案方面,為大農提供支持。

首先,這體現在哈斯的用戶培訓非常成功,將生產能力和工藝能力結合得很好。他說:“我們工人使用哈斯多種機型加工不同產品,已經非常熟悉。”

機床強則裝備強,一家民企的逆襲之路!

其次,大農每次採購新的哈斯設備前,會先與哈斯溝通設備的行程和工作效率;採購設備後,哈斯再配合進行配備C軸、編排加工工藝等。

再者,為配合大農自動化生產方向,哈斯機床進一步配備了自動送料器,使得一位工人能夠操作10臺機床甚至更多,極大地節約了人力成本。此外,哈斯機床的功能接口比較完善,有利於自動化升級。

“在適用的加工範圍內,哈斯機床是我們最信任的夥伴,未來仍然會是我們的首選。”陳全文總結道。

談到大農的自動化生產方向,陳全文說:“雖然很多泵產品都是標準化的,但根據客戶的需求,配置會不一樣,因此總體的生產需求還是屬於多品種、定製化。目前國內,我們同行業的真正做到全自動化的可能還沒有。”

機床強則裝備強,一家民企的逆襲之路!

據陳全文介紹,大農的智能化生產包含兩大目標:一是無人化,二是可視化。他憧憬的場景是——通過在辦公室觀看大屏幕,就能隨時瞭解生產進度,也能進入任意生產環節查看每一臺設備的運行率、產品種類、生產數量等信息,一目瞭然,並且設備監測還能實現預警和計劃維護。

銳意進取的大農,對自動化生產的追求決心已定,陳全文表示:“2020年開始,我們會大量採用關節機械手來進一步提升效率,再下一步,我們要升級加工中心,目標是在未來5年全部實現自動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