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不過分關注“真相”

對於真相,我不是不關注,而是不過分關注。換個說法就是我更關注自己目前這個層次水平能懂的真相。


拿這次疫情來說。從疫病源頭的華南市場老闆的背景,到疾控體系的疫情報備與披露,到政府的疫情防控響應,到防疫捐贈物質的發放管理,甚至導致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的致病性潛伏期之類,大家對疫情的發生和漫延都在追問背後的真相。


有真相?肯定是有的。如果真相等同於事實的話,任何事件總是在時空中會留下痕跡的,關鍵就在使用什麼工具去追蹤查看,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還是別的什麼?


這其中很可能存在個陷阱或者悖論,那就是比如想看到顯微鏡下的事實,但自己手裡又只有個普通的放大鏡,怎麼辦?會導致兩種可能的偏選,一是想法設法去接近有顯微鏡的人(有或無還是個問題),第二就是唾罵吐槽遠離有顯微鏡的(你憑什麼有,而且還不告訴我你看到的)。結果就很可能是臆測臆斷和跟風。


我沒有醫學背景,也不曾在公務機關工作過,師範畢業在小學教書十數年後進入心理行業至今,有家自己的小的心理諮詢機構,喜歡中西哲學和文化思想,偏好陽明心學和現象學及儒學,收入夠餬口。我沒有放大鏡沒有顯微鏡,有副近視眼鏡,近期加了點老花。疫情來後,我明白了個事實(真相),就是我要先做好自己的個人清潔衛生,勤洗手勤開窗出門戴口罩,然後督促家人同樣執行。疫情送給我一個低倍放大鏡,就是自己以往的衛生健康習慣存在的小問題,這已經很好了。


進一步的,世界有真相嗎?耶穌說有,佛陀說無,我們呢?不言有無,只言幽明。幽或者明,可見不可見,在場與不在場。當然還可以理解為層次上的,下暗上明。你在哪個層次上所見為明,不在其上所見為幽。正如潛能,不是未知後的事實,而是層次提升後的現實。所以我才說不存在“認知偏差”,而是認知層次差異(另文解說)。


我想,人原本就該在這個世間格局裡先定位,知道自己在哪個位置,然後知恥後勇努力上進(就是學)。而成長就是隨著認知格局打開後生命視域的拓展與豐富。核心就是“自知”,亦即“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