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评论员文章:创新驱动 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攻坚

创新驱动 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攻坚

滨州日报评论员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能否过坎的关键”。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关键时期的滨州,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坎”就在于创新不足。今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将“创新驱动,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攻坚”列为七项重点攻坚任务之一,传递出更加有力的以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引领未来的鲜明姿态。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攻坚,以价值链提升为核心,重塑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创新链、人才链,打造高效协同和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系统,有助于滨州以改革创新激活新动能,塑造区域竞争力、新优势。

围绕“创新生态不优、研发活力不足”等制约滨州高质量发展的短板,2019年以来,我市积极点燃创新发展新引擎。按照“产学研金用”五位一体的理念,实施渤海科创城、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一城两院”等产学研平台建设。魏桥国科研究院、国科大科技园强势开工,渤海科技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滨州分校全力筹备推进,初步构筑起科技企业基于当今、开辟未来的重要支撑和创新生态。推出含金量高、保障服务广的人才新政,实施大学生、硕博士进滨州“双进工程”,人才引进总量、质量相较往年翻倍增长,首次达到滨州高端人才流入流出基本平衡。

立足创新驱动发展,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我市已成功破题。下一步,关键是如何放大创新“变量”,真正实现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攻坚,要大力实施科教融合工程。当前,以“一城两院八校”为硬核的区域创新高地,成为滨州发展的关键变量、鲜明底色。要加快建设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及渤海科技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滨州分校、山东康养职业学院,推动滨州医学院优势学科整合、滨州职业学院升级本科院校,提升滨州技术学院、滨州技师学院的办学水平,打造集“科技研发、创新孵化、产业育成、服务配套”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科创高地。要建立“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科创体系,探索“研发中心(研究院)、学院、产业园”科创模式,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和成果转化,形成创新创造的“滨州生态”。突出产教融合,视技术为商品、研发为产业,重心放在技术应用和转化上,设立和引进一批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联合创新中心。

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攻坚,要大力实施人才集聚工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必须能够形成一个强力的“人才磁场”,集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要突出吸引实用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培训未来人才,制定“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实施“百名高端专家、千名硕博士、万名大学生进滨州”工程,深化“渤海学子•青鸟计划”,让更多的人来滨州创新创业、扎根成长。要完善人才公共服务和生活保障,高标准建设一批人才公寓,在子女教育、家属安置、医疗保障、科研配套、创业支持等方面,形成完备的激励体系。要创新人才招引平台和选用形式,以“渤海英才•博士故乡行”等活动整合设立“滨州人才节”,举办创新成果对接会、高层次人才滨州行、创新创业大赛等,提升滨州对人才的吸引力。要深入推进“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实施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培育行动,定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

创新的种子已经播撒,创新的激情正在升腾。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攻坚,需要政产学研等相关方的共同努力。相信,只要我们拿出“战”的姿态、“抢”的意识、“拼”的精神,定能激活创新创造的“一池春水”,推动科教、产教、校地深度融合,人才聚集、活力迸发,成功打造“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滨州样板,塑造富强滨州建设新引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