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外,还有两大黑天鹅在冲击中国经济


疫情之外,还有两大黑天鹅在冲击中国经济

中国作为过去几十年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现在在全球疫情蔓延下各国采用的以邻为壑反全球化政策取向下,受损自然也非常大。

疫情导致的停工下,国内中高端产业链的冲击短期无法解决

现在做外贸的已经陷入寒冬。但内销为主的工厂也要面临难题,不仅仅是内需不足的问题,更麻烦的是未来欧美供应链缺失的问题。

以消费电子产业为例,国产替代做得最好的华为手机也有30%的供应商在欧美,如果欧美经济陷入停滞,华为手机基本的生产都要受到极大的影响!

过去全球经济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化,绝大多数国家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部分自主产业完成全球化的分工。

比较典型的就是苹果手机,全球供应商超过200个,苹果在全球采购所需零部件,然后汇集到中国生产,再通过物流发往全世界。

其次产业链也是一样,现在海外已经有数百家汽车工厂停产,这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冲击也不可忽视。

现在因为疫情,全球已经有超过80个国家或宣布“封国”、或“封城”、或者干脆禁航禁运,包括中国自己都主动封闭国门防止疫情倒灌,可以想象全球化的产业链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封国”将变得支离破碎,首当其冲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这个“世界工厂”。

如果说,一些中低端产业可以迅速通过国内替代的方式解决,那么在中高端的消费电子产业,精密制造方面,中国对海外关键部件的需求短时间可能难以找到替代。

所以,本次新冠病毒疫情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经济要复苏不是某一个国家或者某几个国家扑灭了疫情就能实现,至少也要大部分国家——包括中美欧盟日韩这些重量级的国家全部扑灭了疫情才有可能。

现在只有中国扑灭了疫情,至于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还根本看不到疫情的拐点。

全球疫情的转折点及结束之日,遥遥无期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8日06时30分左右,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超过140万例,累计死亡超过8万人。而美国累计确诊已超过40万例,成全球首个确诊超40万的国家;死亡病例则达到数万人。重灾区的纽约州已经不得不启动集体埋尸。

虽然从世卫组织包括国内的钟南山院士等观点看,估计4月底到5月初美国与欧盟会达到疫情的高峰。但这可能过于乐观,特朗普已经把封城和禁止大规模集会的禁令已经往后又推了一个月。但美国何时能迎来拐点谁也不知道,此前美国有关机构认为会是在5月份见到顶峰,但美国白宫冠状病毒应对工作组3月31日预测,即使在现有干预措施下,美国新冠肺炎死亡人数最终可能在10万到24万之间。按照现在美国百分之2点多的死亡率,这意味着美国的确诊病例可能达到500万甚至千万以上?!疫情可能要持续到下半年。

另据美媒披露,福特汽车公司正在加快推进与通用电气公司合作生产呼吸机的计划。该公司选择了一种更简单的呼吸机设计方案,并制定了在未来100天内生产5万台的目标。但从这个生产周期的制定来看,难道美国疫情还要蔓延3个月?

但是,由于MZ制度的缺陷以及执行力的差距,即使疫情达到高峰,这些国家顶多会执行比较严厉的封国封城措施,很难全面复制中国经验——同时组织大量的人力进行社区入户筛查。

所以,欧美要把疫情控制下来所花费的时间远比中国要长,最理想的情况也要一个季度以上。从5月往后推一个季度,那就持续到8月,今年2、3季度的经济就很惨了,4季度就算开始重启复苏经济,今年的经济情况也会很难看。

实际上,我个人认为,相比于疫情在欧美国家的快速传播,但至少他们还有相应的医疗系统进行应对,更需要警惕的是,现在非洲,南亚,南美和东南亚的贫穷落后国家新冠疫情也正逐渐开始流行起来,预计在欧美国家之后,这些落后国家可能成为全球疫情最后的爆点。而比欧美国家更加危险的是,这些经济和医疗系统落后的国家,疫情一旦开始根本没有医疗措施来进行遏制!那到时候才会是比欧美国家更加惨烈恐怖的局面——

这些国家虽然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无足轻重,但对中国而言,他们是我国很多工业产业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基地。届时对中国制造业经济的打击恐怕不下于当前欧美疫情对中国外贸的打击。

油价略回血,低油价的冲击依然存在

低油价会带来通缩,消费不振等一系列后果,在3月初市场对20美元油价的担忧就引起了金融市场的频频下跌。

虽然这个危机在日前美俄和沙特协调后有所缓解——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他与沙特王子萨勒曼通过电话,现在他预测沙特与俄罗斯这两大产油国将减产1000—1500万桶/日。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2日则表示,普京与能源部长诺瓦克一天内进行了多次讨论,“没有人满意”目前的油市状况。

沙特方面的态度,也出现关键转变。据沙特通讯社报道,沙特呼吁召开紧急欧佩克+会议。沙特方面称欧佩克+应寻求公平的协议,并表示欧佩克+将恢复石油市场必须的平衡。

随后,4月2日的隔夜欧美股市普涨,国际油价飙升带动风险资产全面上涨。美油盘中一度涨逾30%,布油盘中一度涨逾45%。截至4月2日收盘NYMEX原油期货收涨21.86%报24.75美元/桶,创两周以来新高。布油收涨20.01%,报29.69美元/桶,创历史最大单日涨幅。

不过,油价依然是历史低位。另外,对于三方是否已经就维持油价达成一致,舆论仍存在怀疑。俄罗斯方面辟谣称,尚未与沙特沟通。沙特官员也表示,特朗普关于减产1000万桶/日及以上幅度的言论是夸张的说法。

欧佩克也出面辟谣称,沙特和俄罗斯没减产协议。

所以,油价的回暖趋势能持续多久要打问号。低油价仍是全球经济的一个重大障碍。

全球疫情蔓延导致另一个更广泛的危机也来了

全球疫情的持续之下对今年粮食生产的担忧显著上升,多国发布禁止粮食出口的禁令让粮荒预期上升,屯粮的现象在很多地方开始出现,A股市场也已经把粮食概念炒了一段时间了。

关于中国会否发生粮食危机,现在主流舆论和自媒体上分化成两派。官方舆论强调中国在水稻和小米这两项主要口粮的自给率上达到了95%,认为粮食危机在中国是伪命题。但实际上,除了口粮的高自给率(满足吃得饱),我们在“吃的好”方面对进口依赖很大。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老百姓生活水平并不低。比如我们年人均肉类消耗量是60公斤,水产消耗量是50公斤,这些吃的数据在全世界妥妥是发达国家水平。但是要维持14亿人口如此巨大的肉类与水产消耗量意味着需要消耗天文数字的粮食。

所以,我们每年粮食生产6.6亿吨+远远不够,还必须从全球进口大量的大米和小麦之外的粮食,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大豆。每年进口1亿吨+。2018年中美爆发贸易战,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导致很多美国农民破产,为了弥补美国进口大豆的缺额,中国几乎将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大豆席卷一空,巴西农民为了满足中国的大豆需求把亚马逊森林都烧了来增加种植耕地。

现在因为疫情在全球爆发,今年全球大豆产量很可能大幅度减产。而如果因为大豆减产导致中国今年无法进口1亿吨大豆,麻烦就大了。首先是猪肉价格肯定飙升,然后是食用油价格也飞涨。这是一个一系列的传导链条。

除了粮食之外,中国高度依赖进口的还有工业品所需的铁矿石,煤炭,有色金属矿石等方面可能面临的国外供应短缺的问题,这导致,当欧美国家正在陷入全面通缩型衰退的时候,当国际油价快要跌破20美元/桶的时候,我们的央行却在防范最可怕的通胀——经济停滞型通胀!这也是央行迟迟不动银行存款利率的大背景之一。

简单说,粮食涨价的预期,是在疫情之外给我国今年完成既定目标增加了新的变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