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業如何選擇國際貿易結算方式

對於出口企業來說,國際貿易的結算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國際貿易中結算方式常見的有匯付、信用證付款、託收等。那麼這幾種結算方式分別怎麼操作,有什麼優勢和劣勢,又應該如何選擇呢?

匯付

又稱匯款,通常是買方將合同項下的貨款經由銀行匯交給賣方。

匯付可以分為信匯、票匯和電匯。信匯是匯出行按照匯款人的申請,用航空信函的形式,指示出口國匯入行解付一定金額的款項給收款人。

信匯的優點是費用低廉,但收款人收到匯款的時間較遲。由於信匯的收款週期長,不利於賣方的資金週轉,所以國際貿易中很少有人採用這種方式。

(1)電匯(Telegraphic Transfer,簡稱T/T)

電匯是最常見的國際貿易結算方式,是由買方向匯出行提出申請,匯出行按照申請書的指示通知匯入行,匯入行則按照雙方銀行訂立的代理合約向收款人解付匯款。

電匯有以下兩種方式:

- 預付。買方先將貨款的全部或一部分通過銀行匯交賣方,賣方收款後,再根據合同規定發運貨物。這種方式不利於買方的資金週轉,還會帶來收貨風險,貨物比較緊俏時才會使用預付結算。

- 到付。賣方先行交貨,又可稱為賒銷方式或記賬賒銷方式。這種結算方式由於被委託人已經先行扣除佣金,會造成出口企業實際收匯金額減少。

(2)票匯(Remittance by Banker’s Demand Draft,簡稱D/D)

票匯是由買方向銀行提出申請後,銀行代買方開立即期匯票,由賣方自行持銀行即期匯票至解付行收款。這種結算方式的優勢是可以經收款人背書轉讓,有較強的流通性。

信用證付款

(letter of credit,簡稱L/C)

信用證是一種由銀行開立的滿足約定條件即承諾付款的書面文件。

信用證付款是由銀行替買家(進口方)在單證相符情況下向賣家(出口方)支付的一種結算方式,最大的優點是用銀行信用做擔保支付。出口商只需要按照信用證的要求提交符合信用證規定的各種單證,做到“單單一致,單證一致”,就可得到銀行的付款。

信用證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買賣雙方之間互不信任的矛盾,而且還能使雙方在使用信用證結算貨款的過程中獲得銀行資金融通的便利,因而成為當今國際貿易中的一種主要的結算方式。

託收

即銀行託收,委託人裝運貨物後,向出口地銀行提出申請,委託出口地銀行通過其在進口地的銀行或其他往來銀行代為向進口人收取貨款。

在這種結算方式下,如果進口人不支付貨款,銀行不負有任何責任。對於出口人來說,託收的風險巨大,一般用於關聯企業貿易往來。

增值稅率下調後如何填報增值稅納稅申報,國稅總局的官方解讀上來了,趕快來學習!

三種結算方式的優缺點

匯付結算

優點:手續簡便、費用低廉。

缺點::風險大,資金負擔不平衡。無論是貨到付款,還是預付貨款,風險和資金負擔都集中在一方。

信用證結算

在我國現有出口業務中,60%以上的業務通過信用證方式結算。

優點:

信用證結算的信用基礎是銀行信用,銀行取代進口商成為第一性的付款人。只要出口商履行了信用證規定的條款,交付了單證相符的單據,那麼開證銀行就必須履行付款責任,也就是說出口商通常能夠收回貨款。同時,信用證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進出口雙方資金週轉的困難,對出口商較為有利。

另外,有的進口國存在著嚴格的外匯管制,該國的一切進口付匯都必須報請外匯管理部門批准,如果採用信用證結算,則可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銀行在對外開立信用證之前,必須首先向外管報批,只要銀行能開出信用證,也意味著該項貿易對外付匯的政策限制就沒有了。

缺點

開證行為降低風險,通常在開證時向進口商收取一定數額的押金,由於信用證結算週期相對較長,該資金被銀行佔用。

託收結算

優點:結算簡單、迅速、費用較低。

缺點:出口商能否按期收回貨款,完全取決於進口商的資信。如果進口商因商情變幻而不付款或者不承兌,或承兌後無力支付或者故意拖延付款,出口商就有不能按期收到貨款,甚至有收不到貨款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