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形象塑造最成功的人物?

1994版《三国演义》至今被封为经典。近年三国题材影视剧层出不穷,但无一能超越前者。看过94版《三国演义》或至今仍在看的人,大都已过而立之年。曾经问过一个三国迷朋友,最喜欢的人物是谁,回答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从前看三国,最喜欢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喜欢武力高强的赵云,可年龄越大,越喜欢不完美的曹操,因为他才是最真实的。

为什么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形象塑造最成功的人物?

大多数人眼中的曹操为人残暴、奸诈

曹操无疑是整部作品中的反面人物,可作者并没有一味丑化他,他虽然“恶”,但很有生气,性格复杂,很具吸引力。大概作者自己都想不到,《三国演义》中写得最好的人物竟然是作为反派的曹操。在三国演义第一回中,曹操就展现了他过人的智慧。曹操的叔父见曹操整日游荡无度,便责怪曹嵩。一次,见叔父来,曹操假装中风,躺在地上抽搐,叔父忙问什么情况,曹操苦着脸说,儿向来无病,但因为失去了叔父的疼爱,才会这样!从那以后,叔父再也没有责怪过他。

大多数人眼中的曹操为人残暴、奸诈,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在曹操的政治生涯前期,他是有英雄气概的。在那个军阀混战的乱世之中,曹操能够挟天子令诸侯,努力实现自己的霸业,已非常人所能及。他深入沙漠,突袭乌桓,有人劝阻,但在曹操的坚持下最终取得了胜利。得胜之后,他没有惩罚当初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反而重赏了他们,并对将士说:“孤前者乘危远征,侥幸成功,虽得胜,天所佑也,不可以为法。诸君之谏,乃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

为什么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形象塑造最成功的人物?

1994版《三国演义》至今被封为经典

杀吕伯奢被视为曹操大奸大恶的典型事例之一,这一点无可否认,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都是,一般做了罪大恶极之事的人会找各种借口加以掩饰,但曹操没有,他敢以真小人的面孔面对世人,这也是一种勇气。毛宗岗曾评价《三国演义》中前四回,称,曹操杀吕伯奢,恶极矣,但能够说出“宁使我负人,休教人负我”,这是他的过人之处,试问天下人,谁能开此口?

更不可否认的是,曹操在政治生涯后期,形象完全转向恶的一面。统一北方之后,他开始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进取心,逐渐变得贪图享乐,日甚一日地变得腐朽起来。最终由一个充满生机的英雄变成了一个日益腐朽的统治者。

为什么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形象塑造最成功的人物?

政治生涯后期,曹操形象转向恶的一面

曹操操奸诈多疑、凶残暴虐的性格在后期完全展现了出来。他为了防止别人暗杀他,故意装作在梦中杀人。他患有严重的头疼,名医华佗向他说明要治好头疼就要进行开颅手术,曹操又疑 心华佗要谋害他,把他关进大牢,严刑拷打,致使华佗冤死狱中。

但曹操的真性情一直都没有变过。赤壁大战前,他还能横槊赋诗,唱出千古绝唱《短歌行》。他是生命的强者,是恶的精灵,也有美的一面,他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话践行到了极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