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蜗居》里的海萍一样,我们都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

我们都想活的阳春白雪,最后,往往都成了下里巴人。

小时候,很不喜欢妈妈。她时时刻刻都在算计着怎样省钱。哪怕打发我去买什么东西,都会叮嘱我一定要去哪个小卖部。有时买几种,我就会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从村南头跑到村北头。只为省几毛钱。

我提出抗议,她就会说,几毛钱难道不需要赚吗?没有赚钱的本事,就得有省钱的做法。你个小孩子,又没什么事,在家也是瞎跑,不如跑跑腿,还能省下块八角的,够买几个本子了。

和《蜗居》里的海萍一样,我们都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

那时,家里炒菜从来不用豆油,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豆油。家里做菜一年四季都是猪油。用妈妈的话说,用猪油炒的菜香。其实我知道,用猪油主要是便宜,而且有点荤腥。家里太少吃肉了,除了年节、生日、家里来客人,其它时间一律蔬菜,菜园子里应季蔬菜,每天准时上桌。到了冬天,饭桌更是简单。除了白菜就是土豆,那时,能吃到肉就是我最大的理想。

记得有一年,猪板油特别贵。妈妈炒菜放油,都是用汤匙一勺一勺的量。后来听说市里面的批发市场,猪板油便宜。一斤要比村上便宜将近一块钱。

和《蜗居》里的海萍一样,我们都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

那时,爸妈正在给别人家插秧,挣手工费。根本没时间去。可妈妈心动了,所以她也行动了,让我去。记得那年我14岁,一个傻不拉叽的乡下丫头。虽然去过几次市里,但是每次都是跟在妈妈屁股后面,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可是妈妈觉得我可以。她告诉我大概的路线,然后就让我就出发了。

当然,大巴车是不会让我坐的,只能骑自行车。村里到市里有四十多里路,我一路蹬着自行车过去了。不记得用了多长时间,毕竟没有手表,只记得里面的衣服都汗湿了。

到了市里我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哪是哪,东南西北压根就分不清楚。我问了不下10个人,终于来到了那个菜市场。从来没买过菜的我,也不敢问,脸红的的快滴出血来。但是想到妈妈交给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只能涨着通红的脸,挪到一个摊位上,磕磕巴巴的问,有板油吗?多少钱一斤?

和《蜗居》里的海萍一样,我们都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

那个摊位的老板很好,他告诉我有,也告诉了我价钱。竟然比妈妈告诉我的价钱每斤多了一毛。我不能买贵了,不然妈妈会骂死我的。

我只能一家一家问过去,问了几家,终于有一家和妈妈报给我的价格一样,我买了30斤,放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我又骑了两个小时的自行车回到了家。一来一回大半天过去了,我没有吃过一点东西。来来回回省了28块钱。妈妈开心的不得了。

那时家里有一块很大的菜田。家里一年的零花钱就靠这些菜。大田里的粮食卖的钱,是要存起来的。谢谢。那一年,爸妈种了好多的菜花。菜花成熟时,竟然卖不出去。看着大片大片的菜花,妈妈心疼得直哭。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只能帮着她多做一些活。

和《蜗居》里的海萍一样,我们都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

家里的饭桌,再也没有出现过别的蔬菜,一天三顿都是花菜,而且是清炒花菜,哪里舍得买肉呢?以至于我到现在都见不得炒花菜。闻到那个味道我就想吐。

我讨厌妈妈的精打细算,甚至想着赶快逃离这个家。可是初中时的一件事情让我明白,没有妈妈的省,就没有爸爸的命。

爸爸骑车卖菜时发生了意外,情况危急。要想活命,起码要两万块钱。那时,一块橡皮五分钱,一个本子一毛五。家里有两千块钱都是富裕人家。奶奶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她知道,爸爸没救了。可是妈妈愣是拿出了两万块。爸爸的命保住了。而这些钱就是妈妈那些年省出来的。

和《蜗居》里的海萍一样,我们都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

那时我就想着一定要好好读书,多多赚钱。要节约,要存钱。但是不要过这种斤斤计较的日子。可以随心所欲的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至今日,我活成了当时最讨厌的样子,我成了翻版的妈妈。家里的饭桌上永远都是超市里面,特价的蔬菜。水果永远是当季的最便宜的那种。衣服大部分都是淘宝上几十块钱的。

之前很火的一部电视剧《蜗居》,大部分人都不喜欢海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活的小气、刻薄,没有一丝女人味,整部剧里都在算计钱。聊什么都和钱扯上关系。可以为了省菜钱,连续一周吃面条。可是,我却理解她,感同身受。

和《蜗居》里的海萍一样,我们都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

谁不想穿的光鲜亮丽、宝马香车?谁不想妆容精致、出手阔绰?可是,有些人活着就耗费了全身的力气。现在有一个词叫“精致穷”。指的是年轻人在衣、食、住、行方面过分追求名牌,来展现自己很“精英”、生活有质量、追求有品位。但因能力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心愿,被称为“精致穷”一族。

大学同学小美,就是典型的“精致穷”。她的家境一般,父母都是普通的上班族。在我省吃俭用攒钱买房子时,她可以穿着名牌衣服、挎着名牌包包,出入高档餐厅。对比自己穿了几年的衣服,已经许久没去过的饭店,说不羡慕是假的。那时,同学聚会我也是能推就推,谁也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灰头土脸的样子。

和《蜗居》里的海萍一样,我们都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

后来,小美的妈妈生病住院,她竟然跑来和我借钱。原来她精致生活的背后,却是连两万块医院押金都拿不出的窘迫。她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每个月都在透支信用卡,身上连半分现金都没有,还欠了一大堆的债。当能力与物质不匹配时,有些东西我们真的是不配拥有。

生活在继续,日子一天天往前过着。我也越来越理解妈妈当时省吃俭用的心情了。钱到用时方恨少,没有钱,寸步难行。开源节流,没能力开源,最低要求也要节流。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有备无患。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希望我和《蜗居》里的海萍一样,走过这段黑暗的时光,最终迎来光明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