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姓氏-“葛”姓

【虞城姓氏探源】(十)虞城的“葛”姓

葛姓的起源最早要追溯到上古时期的葛天氏。葛天氏部族是远古时期中原的一个部落下传世系,那时还是母系氏族社会中后期,葛天氏是部落首领(领头人是葛伯),又是联盟盟主,同时也是一个擅长歌舞的部落群体,其活动范围在中州以东地区,最初定居在古葛国(今宁陵石桥乡於庄寨葛伯屯村有古葛国遗址,古葛国是当时疆域比较大的一个诸侯国,曾经雄霸一方,有过鼎盛时期,经历了1500多年的兴衰历史,今梁园区谢集东南、古宋河北岸有葛伯国陪读遗址葛城,即葛家洼)。后,葛国被汤所灭,亡国后的葛国子孙以国为姓。《风俗通义》曰:“葛氏,古葛天氏之后裔。”足可见,葛氏是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尽管人数不是很多,其历史可谓悠久之极。今葛氏共认葛伯为得姓之祖。

葛姓发源于河南,西周时期就有葛姓族人迁入四川,后有人迁入安徽、江苏等地。其中迁入江苏丹阳句容一支,很快就成为当地一支望族。河南葛氏和句容葛氏此后又散居全国各地甚至海内外。其中迁入商丘的据说是十八兄弟,散居商丘周边六大地区、34个县、500多处村略,族众近60000人。

东晋句容人葛洪是道教理论家,入《中国神仙传》。唐朝有诗人葛生(女)和大将军葛山,宋代有归德节度使葛霸,近代有抗日将领葛子厚、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等。

虞城葛氏

史料显示,经历代至元明末期间,黄河多次决口淹没葛家洼,葛氏后人迁出很多,有葛铜、葛金和葛钰兄弟三人,其一支先迁至山东巨野,数十年后返回一支迁至夏邑洪家路口(今会亭集北街),又移居虞城站集、古王集一带,也有迁至示范区周集小范庄的。由葛家洼迁来的有站集葛庄、葛大庄、宋庄、葛尧、刘店大周、利民西街、利民东张庄、刘集张寨、大杨集葛庄(长门、二门、三门都有)、古王集黄新庄、汪楼等处,由刘口葛楼迁出的有古王集李大夫庄、小闫庄等处,由周集小范庄迁来的有杜集葛田庙、谷熟东街等处,也有迁入虞城后又再迁别处的,如大杨集葛庄迁入镇里固郑楼、大杨集葛庄迁入大杨集东街,由杜集葛田庙迁往闻集葛楼的等,张集小乔集一支系从砀山汪集迁出等等。

葛氏族规:一,非礼莫为,以和为贵,尊长爱幼;二,遵章守约,遵纪守法;三,知书达理,心存忠厚;四,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五,子女婚丧嫁娶,提倡自由;六,公平交易,有难必帮;七,爱国爱家,自强不息;八,倡五讲四美,做有道德伦理的劳动者。

葛氏名派六十字(自143世启用):志善久安泰 贻惠昭兹爱 君赫孝贤家 恩恭敬贵来 聚业诚实迈 才博旭厚楷 慎思祖宗训 高尚赐恒远 盛载伟铭戴 忠士涌多创 华衍绩超群 培育子繁赛

另,城关镇一支葛氏,先祖文仲公于康熙三十年由开州(今濮阳)迁来,已历十余世。

虞城姓氏-“葛”姓

韩宪臣,男,虞城县教育局退休干部,国家语言文字专家。编辑《虞城教研》并致力于中小学作文教学,至今,其作文教学思想还在被许多朋友耳熟能详。喜好咬文嚼字,被商丘市语委聘为社会用字监督员。多年痴迷于传统文化,尤其对姓氏文化有着很大的兴趣。

2013年发起成立了商丘市姓氏文化研究会,目前正筹组虞城姓氏文化分会并负责编辑《厚重虞城》之《虞城姓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