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意識”到底是怎麼來的?

相信所有人都知道,“大局意識”的重要性。前幾天讀書的時候,又一次的遇到了這個詞彙。這次的重逢和之前感受都不太一樣。為什麼不一樣呢?我在想,可能和我現在所經歷的有關吧。之前看到的時候,雖然知道它重要,但更多的卻是隨著時間“流逝”掉了。為什麼往往越重要的東西,反而越看不到呢。

長久以來我們塑造了生活也塑造了自己。單從“塑造”的過程來看,需要的東西是非常多的,可能包括了所思所想,選擇,機會,學習,家庭,習慣,甚至是運氣等等,但如果想更好的塑造自己,是不是需要在以上所有的東西之上,再加上一個“大局意識”呢?能不能論證大局意識在理論上是高於其他的東西呢?我不知道答案。

現在回頭來看,可以判定,我自己是非常缺失“大局意識”的,往往更多時候,是陷入到“微觀”的過程去了。這當然也屬於一種塑造的過程,不過不止結果不滿意,主觀情緒上也不滿意自己缺失了“大局意識”。如今,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大局意識”到底是怎麼來的?以及如何提升呢?下面是一些個人的思考,也可以說是腦洞。

關於“大局意識”是怎麼來的?具體的來源,我不知道,可能是從小所受的教育,可能是天生遺傳,也可能是閱讀吧,也可能和這些都有關。但有一點應該可以肯定,“大局意識”是一種思維習慣。從習慣這個角度看,就簡單了,既然是習慣,就可以養成。無非重複再重複,形成大腦回路。每個人養成習慣有不同的方式,但無非是多提醒,多練習。這將是我以後需要注意的地方。養成習慣。

那麼“大局意識”的能力如果提升呢?從個人的角度看,該詞彙是非常很高大上的。目前我完全沒有能力去判斷如何提升這件事情,畢竟這是我所欠缺的。只能表述一下個人所想,首先,“大局意識”肯定是需要上帝視角的,也就是需要站得夠高,才能看清全局。多練習用俯視的視角看待自己所經歷的每一件重要事件,然後才能做決策。其次,理論上“上帝視角”是需要全知全能的,當然人不可能做到全知全能,不過應該以“全知全能”為訴求,努力做到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足夠優秀,同時擴展個人的認知半徑。再次,一定需要多和有“大局意識”的人交流,去印證自己的所思所想。個人認為在自己重大缺失的地方,一個人的獨立思考很重要,但多和在此方面優秀的人交流同等重要。等等吧,以上都是我需要練習的地方。

加油吧,大局意識。

“大局意識”到底是怎麼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