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被禁的電影,訴說中國家庭教育的悲劇

這部被禁的電影,訴說中國家庭教育的悲劇

每一次成長都是兇殺案

大家好,我是南瓜。

今天,我想借一部電影,聊一聊

作為一個90後的孩子,對於這個話題,有太多感同身受。

在我看來,中國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觀念是一個穩固的三重塔結構。

第一重:服從需求
第二重:功利導向
第三重:自我滿足

三重境界緊密聯繫,互為依靠,以孩子的服從為基礎,以家長的意志為主導。

以愛為名,任何暴力都被允許

中國家長有很多經典的話,在全國都通用,比如:這都是為了你好、你怎麼這麼不懂事、等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你要聽話、孩子不打不成材······

如今的我一看到這些話,就感覺背後有一股惡寒,讓我渾身戰慄。

我只能說一句:太XX噁心了。

因為這些話的背後都是一個含義:你只需要服從

為了能讓孩子服從自己的指揮,他們會用盡一切辦法,不惜暴力 。

在電影《狗十三》的宣傳海報中,有一組名為“愛暴力”的系列海報,寓意“以愛為名的暴力”。

這部被禁的電影,訴說中國家庭教育的悲劇

這都是為你好

《狗十三》被禁五年,當它解禁上映後,看哭了不知道多少人。因為這部電影太真實了,真實的讓人幾乎每時每刻都能回想起自己不堪回首的童年。

在文明社會中的我們都知道,暴力是一種違反法律和道德的惡性行為。

可是當家長對自己孩子實施暴力的時候,說上這句:我打你是因為我愛你。

就會得到理解與支持,或者說,包庇。

中國家長對於孩子,與其說教育,不如說馴化。

首先,家長對於孩子是有愛的。

但他們的觀念和手段,是讓人難以接受的,以至於讓人懷疑,他們態度是否已經迷失,他們的感情是否是已經變質。

中國式父母,他們對於折磨自己的孩子,進行的極其自然,甚至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在對孩子進行著怎樣恐怖的暴力。

因為在他們眼裡,孩子,

就是一團可以任意揉捏的麵糰

聽話,懂事,是鋒利的刻刀。

他們拿著以愛為名的刻刀,一刀一刀把孩子雕刻成他們想要的模樣,但是每一刀都是對孩子的傷害。

他們說“這都是為你好”,可經過他們的控制,孩子成為父母想要的模樣,成為父母的提線木偶,唯獨沒有成為他自己

這部被禁的電影,訴說中國家庭教育的悲劇

你只要聽話就好

電影中,主角李玩和她父親,真實還原了中國式家庭中孩子與父母的模樣。

孩子沒有自我,處處被要求聽話,會任何事都不如懂事。

因為要懂事,所以她在父親的意思下改報了英語。

因為要懂事,所以要接受新的小狗。

因為要懂事,所以她就應該去滿是虛偽大人的飯桌上陪大人喝酒。

這是愛嗎?

他們想要的好,是孩子想要的好嗎?

這部被禁的電影,訴說中國家庭教育的悲劇

爸打你是因為愛你

家長在馴化孩子的時候,通常會採取高高在上的“補償機制”,以此彰顯自己作為父母的好意。

他們讓孩子做不情願的事情,然後做出彌補。

電影中,處處是這樣的橋段。

父親讓李玩改報英語小組,先是想直接用錢彌補,後來用小狗彌補。

當狗狗走失之後,先想著用滑冰鞋彌補,無效後買來新的小狗,全家集體哄騙李玩這就是原來的小狗,用盡手段讓她接受彌補。

當最後結果依然不理想,父親直接用暴力使李玩屈服。

當李玩在遭受了暴力而屈服之後,父親又採取懷柔,給出答應帶去天文展覽作為彌補。

各位看懂這個“補償機制”的恐怖之處了吧。

是的,其核心就是在訓練服從。

首先,指派孩子不情願的事情,是第一次服從測試。

然後,給予自以為是的補償,要求接受,是第二次服從測試。

當結果為否定的時候,就會採取強制性手段,比如暴力。

最後,在強制性手段上,讓服從測試的結果變為確定。

雖然電影中父親哭著說“打你是因為愛你”,可他卻發問“啥時候才能長大”,讓李玩“懂事”。

長大和懂事的意思,是指完全聽從父母的話,成為和他們一樣的人。

這個父親,有過一瞬時間反省過自己嗎 ?有想過孩子自己想要什麼嗎?

沒有,他們想著的,是讓孩子如何理解自己的想法,服從自己的想法,至於孩子自己想要什麼,根本不在乎。

在家長擁有的權威和經濟面前,孩子不得不屈服。在這種“補償機制”中,不斷被偷換概念衝擊,孩子不成熟的思維分不清因果,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錯了,進而陷入自責之中,產生對家長服從的肯定。

這可真是了不起的手段!

這部被禁的電影,訴說中國家庭教育的悲劇

李玩趕去,展覽關閉

而電影中,最後李玩被父親帶去飯桌應酬,沒有去成天文展覽。

當黑暗覆蓋而來,一把無形的刀,深深的扎進她的心口。

中國家長對於孩子的態度,往往更像是老闆和員工,皇帝和臣子,他們會以孩子在衣食住行上的付出,要求孩子感恩戴德,以服從回報。

這種想法的根本原因在於,家長沒能明白,生育孩子不是一次商業投資行為。

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在一個家庭中降生,家長給予他養育,是父母應盡的責任,因為孩子自己並沒有要求你,孩子是絕對無責的。

如果家長認為自己養育孩子,便可以任意扭曲孩子的人格意志,那這種想法,毫無疑問是反人類的。

這個邏輯,根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中國的道德與法律並行,倫理和法理在某種程度上是具有同等權力的。

可,這是封建時期的思想了。

功利成為唯一,溫情被謀殺

這部被禁的電影,訴說中國家庭教育的悲劇

等你長大了就明白了

中國式教育中有一個極其中國特色的特徵,那就是實用主義,一切都以有用為主。

說白了,功利。

讀書、上大學,不是為了提升學識,而是為了以後好掙錢。

因為大多數家庭中,讀書是最值得投資的,所以家長會讓孩子專心讀書,遠離一切干擾讀書的事情。

比如興趣愛好、比如朋友、比如自然而生的感情。

但是,如果產生比讀書這一長遠投資更急迫的眼下利益事件,他們則會放下自己的教條。

電影中,喝酒是一個很標誌性的符號。

這部被禁的電影,訴說中國家庭教育的悲劇

父親讓李玩給大佬敬酒

首先,喝酒也是一個服從測試。

李玩自己喝酒,父親知道後很生氣,他是不允許的。

面對大佬,父親又讓李玩喝酒,因為這是大佬的意思。

大佬對李玩父親進行服從測試,父親對李玩進服從測試。

再後來,李玩喝酒,父親發現,問:誰讓你喝酒的?

在李玩喝酒這個事情上,父親先是反對的,但是面對結交大佬這樣的利益性事件,他就可以打破自己之前的態度,在沒有利益驅使時,就又以自己態度為準則。

那麼,李玩作為親眼見證父親態度變化的人,她對於父親的行為,會有什麼想法。

這部被禁的電影,訴說中國家庭教育的悲劇

李玩取得好成績

說回讀書。家長口中,除了聽話,說的最多的就是學習成績。

孩子的努力是理所當然,退步就是偷懶,情感交流沒有,對話永遠離不開成績。

當成績成為唯一評價後,會怎麼樣?

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生命,是由成績決定,進而認為自己可以靠努力來贏得一切。

電影中,李玩取得好成績,向父親報喜。

父親為了獎勵她,帶她去買天文展的票。

可前面說了,她沒去成。

這裡,父親知道沒票賣但依然帶李玩去,然後順勢帶李玩去見她新的弟弟。

所以,李玩的獎勵,沒有得到實現。

在中國,孩子沒有取得成績,得到暴力和冷漠,取得成績卻得不到相應的獎勵

內心深處產生不被愛的失落的時候,孩子不對父母失望,不對世界失望,反而對自己失望。

反覆疑問,得不到父母的愛,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愛我,還是我不值得他們愛?

如果是成績的原因,為什麼我取得成績也沒有感受到愛?

感受不到愛,就不知道為什麼去愛,於是也無法愛惜自己。

得不到肯定,得不到尊重,無法確信自己,無法正視自己,於是變得敏感多疑。

一面見證著功利,一面被高壓打擊,這樣的孩子,他們的心會健康嗎?

家長的權威,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

這部被禁的電影,訴說中國家庭教育的悲劇

美劇《隨性所欲》

你可曾聽過父母對你說過對不起?

沒有,從來沒有。

可是他們是不會犯錯的完人嗎?不是,他們是不會道歉的魔鬼

這是中國式家長的另一大特點,永遠保持他們的權威

中國家長,不道歉、不讚美、不親近孩子。

中國人喜歡打擊式教育,孩子不打不成材,黃金棍下出孝子。

孩子不打不成材?不,盲目的打擊只會摧毀孩子的自信,讓他們成為情感缺失的犧牲品。

可他們依舊這麼做,因為他們以自己的滿足為先

之前提到中國家庭,家長與孩子,像皇帝和臣子。

家長在很多時候,的確就像皇帝,他們的滿足才是最優先級。

前面說過的關於喝酒的態度,是一個權威體現的好例子。

李玩能不能喝酒,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長允不允許她喝酒。

電影有一個角色,昭昭,他作為男孩,在重男輕女的中國家庭中,與李玩形成鮮明對比。

他受到全家人的喜愛,所以他有優待。

李玩被父親暴力,強行給爺爺奶奶道歉。昭昭打奶奶,父親卻反而安慰。

李玩認為昭昭應該給奶奶道歉,父親卻說孩子小不懂事而已

是的,只要是家長願意,即使是不懂事,也可以允許了。

最終,滿足的是家長。

這部被禁的電影,訴說中國家庭教育的悲劇

家長的欺騙

而這份滿足,是建立在孩子身上的。

李玩是,昭昭也是。

在電影中,昭昭即使還非常年幼,也已經開始在接受父母的馴化了。

在去吃飯的時候,昭昭也體驗了一次“補償機制”。被強行帶著去吃飯的昭昭吵著要去公園,父親說吃完飯後就帶他去公園。

而一旁的李玩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這個時候的她,已經知道了大人們的“補償機制”總是帶著欺騙的,所以她說:不應該用一個謊言去彌補另一個謊言。

而父親生氣的回應:啥謊言,哄娃呢。

是的,在家長眼裡,謊言不是謊言,而是達成目的的手段,是好東西。

當他們不斷用謊言、用權威、用暴力,讓孩子學會服從、學會虛偽、學會謊言後,孩子就懂事了,就長大了,就成為大人了。


電影中,李玩被父親暴力後的洗澡場景,就是她開始懂事的轉變儀式。

這部被禁的電影,訴說中國家庭教育的悲劇

李玩在暴力後沐浴

這部被禁的電影,訴說中國家庭教育的悲劇

重生一般的場景

如同一場謀殺。

在死去的過去之上,重生出新的她。


中國式的教育,就是不斷的把孩子馴化成大人。

什麼是大人呢?

虛偽、功利而冷漠的人,被社會磨平稜角,大同小異的人。

然而,在如今的新時代,很多曾經的孩子,已經在悄然覺醒了。

有以為90後的媽媽發微博,說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她下意識的想要直接動手,但她忍住了。

她說:正因為我曾經經歷過,所以我不願意讓你也經歷。

希望新時代的中國家長,可以有更好的教育觀念,讓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康成長。

讓曾經的我們,永遠埋葬在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