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领跑鲁南经济圈还是做长三角的飞地?

临沂市处于山东的最南边,是南方人最容易到达的地方,所以经商意识特别强。

由于经商好,物流也要跟得上,所以临沂成了国家物流枢纽。

要知道东部地区的国家物流枢纽只有10个,包括天津、上海、南京、金华(义乌)、广州、宁波—舟山、厦门、青岛、深圳以及临沂;眼尖的人看到,山东省会济南还不在里面。

临沂领跑鲁南经济圈还是做长三角的飞地?


临沂只能一路向南,直到上海

临沂市虽然距离山东的两大城市青岛和济南的直线距离都只有200公里左右,但要与这些城市周边的泰安、德州、日照、烟威相竞争,无论是区位交通还是产业发展,并没有优势。

临沂虽属山东,但“鲁南”这个位置一直不被特别重视。因此,只能把眼光进一步放远:跳出山东,发展临沂,才是真机会。

要“跳”到哪里去呢?

看一下地图,就很清楚,一定是要到上海及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

临沂市距离上海市的直线距离500公里,不远,但问题是从高速上跑的话也要8、9小时。

幸运的是,京沪高铁二通道开建了。真是天助临沂!

这条京沪高铁二通道,贯穿临沂南北,在临沂境内有杨庄、沂水东、沂南东、临沂北、兰陵东、郯城西等多个站点(这些站点可能还有变动,但无关大局)。关键是这条高铁的起点和终点是北京和上海,对临沂市而言,瞬间连接上了中国两大超级城市,京沪门户顿时大开。这条大通道建成后,从临沂市全境到京沪两地,在时间上缩短至3-4个小时是很有希望的。

(多说一句,之前开通的东西走向的鲁南高铁对临沂市而言,只有较小的省域内价值,而无关战略全局。)


临沂领跑鲁南经济圈还是做长三角的飞地?


临沂领跑鲁南经济圈还是做长三角的飞地?


临沂领跑鲁南经济圈还是做长三角的飞地?


对山东而言,只有济青两个点,发展战略不稳。亟需第三极或第四极。以前首选烟威。但是烟威北部是辽宁,本身已经塌陷;东部是日韩,而中日韩三国协作一直受各种因素影响,再说三国协作发展的重心在青岛。现在看,临沂有机会成为第三极,不过它需要在战略上做对,那就是:全面拥抱长三角。

那么,临沂是否做好了准备以及还要做些什么?

有一条消息,让人很欣慰。2019年7月24日的一篇题为《市委书记王玉君对上海挂职干部提出这些要求》的报道里写到:

“7月24日晚,市委书记王玉君在上海召集我市赴上海挂职干部座谈交流,听取13名挂职干部工作汇报和学习体会,就如何更好地加强挂职锻炼、学习上海经验、精准对接“双招双引”项目等工作作出安排。”


可见,临沂市领导已经看到上海的价值,并且开始布置对接工作。

上海,是中国经济的主引擎,是长三角的龙头城市。现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其势能非常强劲,如临沂市能跟它沾上边,一定是最好的机会。

从上面这幅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图里,我们看到临沂并不在其区域范围内,但有什么的呢,临沂就在边上,照样能挂上关系。

临沂人早就去了上海。

有报道称,上海市有15万多兰陵人从事蔬菜经营,上海60%以上的蔬菜由兰陵人营销,“苍山蔬菜”占上海市场的40%以上份额,兰陵已经成为上海名副其实的菜园子。“无苍不成市”“一天不见鲁Q,吃菜就犯愁”这两句话在上海广为流传。

京沪高铁二通道打开之后,上海、临沂两地的经济交往会更加紧密。关键是临沂做好准备了吗?干部是派出了一些,但还需做很多工作。

1.要基于2019年的实践,更大范围、更多人数地派到上海去

来点狠的吧,以后临沂市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原则上没有上海挂职经验的干部,一律不再提拔。并且从临沂市职、各县市、乡镇的各个层面,全面派出干部到上海学习。

有可行性吗?

原山东省长已经调任上海了,临沂市赶紧跟着去做工作啊。

2.产业上,互补性要进一步提高,临沂要成为“长三角的飞地”

要把临沂当做“长三角的飞地”来发展。

农业上,积极对接都市需求,打造长三角的“放心粮仓”“安心菜园”“美丽花园”“丰硕果园”。除了输出农产品外,还有吸引大都市人来玩。

工业上,吸收长三角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优势,在智能制造(比如智能汽车零部件)、工业互联网项目落地上率先破题。

现有的化工产业,可能要大量砍掉,替换为“现代生物医药”等产业。

服务业上,度假性质的房地产、乡村旅游业、农文旅相结合的新业态,会蓬勃发展;基于临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物流优势,一些生产性服务业、区域总部经济的业态也会诞生。只是,现在看,供给上跟不上大都市消费需求。

今年1月份我去过兰陵、郯城等地调研,对兰陵县的发展也做过一些思考,这里一并发上来,向大家请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