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著我》尋人工作有多難?尋人團團長李七月告訴你

《等著我》是央視一套推出的一檔大型公益尋人節目,主要幫助有尋人需求的求助人尋找他們要找的人。自2014年4月開播至今,《等著我》已經幫助約2萬個家庭實現了團圓夢。在近6年的時間裡,有幾百個求助人走上了《等著我》的舞臺,講述他們的尋人故事,在許許多多觀眾的見證下和期盼已久的親人、戰友、恩人等久別重逢。當然,有一部分求助人沒能在《等著我》的舞臺上圓夢,主要是因為被尋人依然杳無音信。

《等著我》尋人工作有多難?尋人團團長李七月告訴你

看過《等著我》的電視觀眾一定知道,走上《等著我》舞臺的求助人大部分是尋親者,他們要尋找的是失散多年的親人。儘管《等著我》的每一個尋親案例都有尋人行動的簡單重現,但絕大多數觀眾對尋人行動的複雜性鮮有了解,不清楚《等著我》的愛心尋人團在尋找過程中要經歷怎樣的艱難。這種艱難一方面是由於信息稀少導致的,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被尋人在面對原生家庭時表現出來的牴觸和抗拒心理。

《等著我》尋人工作有多難?尋人團團長李七月告訴你

如果您看過前一段時間熱播的《主持人大賽》,應該對《等著我》尋人團團長李七月在“3分鐘自我展示”中講述的尋人故事記憶猶新。在那段講述中,李七月提到了她第一次尋人的經歷,這次尋人經歷差一點讓她“掛彩”。原來,她們遭到了被尋人家人的極力阻撓,那家人甚至試圖將一隻巨大的花盆超她們扔過去。但她們並沒有放棄,仍然盡力和被尋人溝通。最終,那位早年被拐的30歲的被尋人只答應見他的親生母親一面,依然拒絕回家。

《等著我》尋人工作有多難?尋人團團長李七月告訴你

就像李七月在講述中說的那樣,很多被尋人的心裡都像上了一把鎖,而她要做的就是要找到開鎖的鑰匙。但是,許多被尋人的心門鎖得死死的,他們對原生家庭沒有任何的嚮往和感情,更不願如今的平靜生活被打破。面對突然出現的原生家庭,這些被尋人通常表現出很強的抗拒心理。另一方面,那些收買孩子的養家,也會從中阻攔,不願意自己辛苦養大的孩子回到親生父母的身邊。因此,即便《等著我》的愛心尋人團幫助尋親者找到了他們的親人,也不意味著一家人可以團圓,因為在他們中間橫亙著一座山,這座山阻擋著他們認親的路,也割裂著本應真摯而濃烈的血緣親情

《等著我》尋人工作有多難?尋人團團長李七月告訴你

對於不願和親生父母相認的那些被尋人,我們無意苛責,畢竟一個人的成長背景對他的影響非常巨大。而被尋人在一天天的成長中所累積起來的與養家的那種情感,也不會因拐賣、非親生這樣的事實而被抹殺。所以,養家的“恩情”往往會成為他們迴歸原生家庭的羈絆,讓他們在面對親生父母時表現出冷漠和無情的一面。但我想說的是,被尋人顧慮養家的“恩情”而排斥與親生父母相認的行為,於情於理於法都不合。這樣的行為看似對養家“有情有義”,實際上是對養家的違法收買行為的無原則縱容,也是對原生家庭的二次傷害。

《等著我》尋人工作有多難?尋人團團長李七月告訴你

如果說《等著我》愛心尋人團經過多番努力仍找不到被尋人,讓人感覺十分遺憾,那麼被尋人找到了卻拒絕與父母相認,就讓人五味雜陳、唏噓不已。勸解被尋人和父母相認,打開被尋人的心結,考驗著愛心尋人團的智慧,也關係著一個家庭的幸福。因此,這項工作的意義不可謂不大。然而,被尋人面對原生家庭的表現千差萬別,給認親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這就需要愛心尋人團付出很大的努力,做好多方面的溝通工作。這其中的辛苦,恐怕多數人很難體會

《等著我》尋人工作有多難?尋人團團長李七月告訴你

我們能在《等著我》的舞臺上見證一幕幕親人團聚的場景,主要得益於愛心尋人團的付出和努力。為這支默默付出的隊伍點贊!希望在他們的努力下,助力更多的家庭實現團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