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老陕知道的巷子,充满了市井味道

06年,六岁,我来到这所城市。

一座没有黄土和窑洞的城市——西安。

一家人住在西仓的旧巷子里,每次回家爬四层水泥做的小楼。楼梯可以看到外面大街上的电车,空中拉着一根根的长线,公交车顶连着那条线向前走着。

只有老陕知道的巷子,充满了市井味道

说起来也可笑,我看了好几年电车,一次也没做过。对我来说这座陌生的城市,没有要去的地方。

从家到学校几分钟的路程。

娱乐设施小区里也有,或是走十几分钟去玩莲湖公园的大滑梯(后来那个滑梯拆了)。

平时要采买的地方就在楼下,一个混合着各种蔬菜、水果、调料的大市场,对面是一排拿大伞撑着的买衣服的铺子,花花绿绿,什么都有。

每周四和周日还有档子,也就是几十,平时都不太宽阔的巷子这两天也挤满了人,什么都卖,有专门卖花鸟的巷子、有专门卖古玩的巷子、有卖菜卖杂物的巷子、也有各种推销,什么锅、拖把、扫床的神奇刷子、现场榨的芝麻花生酱......

只有老陕知道的巷子,充满了市井味道

只有老陕知道的巷子,充满了市井味道

只有老陕知道的巷子,充满了市井味道

把芝麻倒进机器

只有老陕知道的巷子,充满了市井味道

纯正芝麻酱

只有老陕知道的巷子,充满了市井味道

花市

等到下午日头下去,所有卖货的回家,地上各种杂物,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各种果皮垃圾、坑洼处的污水,一片狼藉。

不是什么顶好的地方,住都是些老西安人,上了年纪,操着一口正宗的陕西话,讨价还价的老奶奶,手里少不了文玩核桃,花鹦鹉的老爷爷。

只有老陕知道的巷子,充满了市井味道

只有老陕知道的巷子,充满了市井味道

文玩核桃

这里排水也不好,每三五年总要集一次大水,就那一段路。二年级的时候早上上学,水漫到胸口,要大人抱着去学校,五年级也漫过一次,那时候到膝盖处。

学校条件不好,有一次偷抄作文,有这样一个词“沥青”,是说摔倒在沥青的操场上,我不认识也不知道什么叫“沥青操场”我们的操场是土操场,压的平实的土操场。

教室里长方形窄条条的木头凳子,摇摇晃晃的木头桌子上总画着各种颜色三八线。夏天只有头顶吱呀吱呀的风扇,冬天有玻璃和墙挡风,还有门口挂的厚实的军绿色门帘。

只有老陕知道的巷子,充满了市井味道

长木头板凳

条件不算好,但是老师都是顶好的,学校有开设的特色课程,由我们学校自己印发的三字经,百家姓,论语,下午上完课还要再上一个小时的课程。艰涩难懂,却引导我们形成正确的三观,那时候课外补习的热潮已经开始了,政府严厉打击,我们班数学老师还偷偷组织学得弱的学生去家里免费补课。

后来初中考出去,搬了家,去了别的地方,才看到外面的西安和巷子里完全不一样,整齐干净的街道,学校里有塑胶跑道,二十多层的高楼大厦,但是却没有巷子里的喧嚣,没有了老西安的味道。

很庆幸一来到西安就生活在西仓,在这个巷子里,我学会了陕西话,我吃过了最正宗的西安美食,我体会了老一辈西安人的生活,我认识了彪着粗狂方言内心依旧柔软的老陕。

西安,十三朝古都,全球各地的人都来西安旅游,但是很少游客知道这个有上百年历史,充满市井味道的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