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近求远”和“舍远求近”

有些人喜欢走远路,有些人喜欢走近路,虽然都能达到目的,但风景不同,意义也不同。

故事1:1+1=2

“舍近求远”和“舍远求近”


人类什么时候知道1+1=2?似乎得从原始社会开始,因为原始社会的人已经学会了合理分配猎物。从小,我们就知道1+1=2。以此为基础,我们发展了加减乘除,足以应对日常生活。1+1=2,不言自明!

然而,总有些人不安分,试图从逻辑上证明1+1=2。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就是这样一个人。为此,他定义了自然数。(在定义自然数过程中,他用到了“集合”。集合是整个现代数学的基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皮亚诺定理,巧妙证明了1+1=2。以此为基础,才有了现代数学意义上的群论、数论、几何、拓扑、矩阵、微积分......2004年《物理世界》评选中,1+1=2成为“世界各地读者心中最伟大的公式”。

故事2:老人与路人


“舍近求远”和“舍远求近”


老人摔倒受伤,指控是被路人撞倒的,但是没有证据。

不能证明路人无责。出于对弱势群体的关爱,适当让路人赔偿,既安抚了老人,又不会对路人有太多经济压力,最合情理。

严格依照“谁主张,谁举证”,则老人只能自己承担痛苦。治疗费怎么办?老人的生活怎么办?会不会有其他恶性后果?

10年前,南京的法官选择了第一条路,造就了轰动全国、绵延至今的“彭宇案”,也催生了卑劣的“老年人碰瓷”产业链,使得“老人摔倒扶不扶”成为社会性话题。

故事3:一个空肥皂盒的故事


“舍近求远”和“舍远求近”

这个故事耳熟能详。

为了挑出肥皂生产线上的空肥皂盒,两家企业想了不同的办法。

一家企业,在生产线边上放了一台大风扇。由于重量轻,空盒子会被吹走,这样问题就解决了。花费不过一台风扇的钱。

另一家企业,组织了一个专门的技术组,耗费了数十万资金,研究了一套自动化监视装置,可以不间断识别并挑出空盒子,最终也解决了问题。

第一家企业本身就是小企业,资金、技术实力有限。风扇足以解决其问题,当然也无法促进其发展。

第二家企业,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生产工序严格,大风扇无法满足其工艺要求,故只能够投入巨资搞研发。结果,这项技术帮助企业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成功应用到其他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