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以胜利耀“友谊”——北京友谊医院援汉医疗队武汉战“疫”记


2020年3月21日上午,北京友谊医院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王维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8层病区进行最后一次查房。从下一轮值班开始,他回到10层病区的工作区。至此,北京友谊医院医疗队13名白衣战士已经在8层病区坚守了47天。随着8层病区撤销,北京医疗队负责的病区由3个合并为2个,距离全胜而归又近了一步。

战斗在继续,每名队员都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搏斗。“能和这么出色的同仁并肩战斗,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必以胜利耀‘友谊’!”北京市属医院援鄂医疗队医疗组组长、北京友谊医院医疗队领队、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壮自豪地说。


“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和精神战胜病毒”

“在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前标注红色,如果转好就标为黄色,对于标红的患者,我们会重点关注。”护士长张微微说。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和掌握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医护人员将不同的患者用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区别,并制作了详细的交接班表。

在北京友谊医院医疗队病房交班记录表中,代表患者已基本痊愈且近期可以出院的“绿色”标记越来越多。“我们要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和精神战胜病毒。”刘壮说。


抵达武汉后,北京医疗队率先提出标准化病房的改造意见,并于8小时内完成了封堵污染区,开通半污染区、缓冲区,划分清洁区等工作,创建了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首个标准化隔离病房。24小时内,队员们进行了穿脱防护服的突击培训,制作进出隔离病区的详细标志,畅通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到达武汉48小时内,医疗队率先进入了第一个病区开展工作。

2020年2月4日,按照工作需要,医疗队转战8层新病区,集中收治重症及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这是医疗队第二次作为第一梯队进入新病区。


遇到疑难病例,为了制订科学的医护方案,临时党支部组织全体队员参加“战地学习”,共同开展床旁讨论,为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计划。共开展疑难病例讨论6次,病亡讨论5次,抢救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4例。

“党员、医生,这两个身份决定我必须往前冲!”


今年45岁的感染内科主管护师吴正芳已经在护理岗位奋战了26年。她受命担任病区护士长后,带领18名护士开了第一个病区,率先接诊了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为危重症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护理,给患者吸痰。“党员、医生,这两个身份决定了我必须往前冲!”吴正芳的话,道出了北京友谊医院医疗队队员的心声。

与吴正芳一样拼命的,还有急诊科主管护师艾庆巍。作为整个北京医疗队物资保障组组长,她负责物资转运和调配供应。每天130多人的医疗物资分配、生活物品派发,甚至吃饭穿衣,她都要管。从早到晚,两个月里,她没有轮休过一次;几千套物资的发放,从来没有出过差错。队员们能够毫无顾虑地冲在前线,那是因为身后有一个好管家。


用坚守铸就生命的奇迹


在出征仪式上,北京友谊医院党委书记辛有清说:“感谢大家,我们医务工作者最知道疾病的凶险,但是马上组队,奔赴武汉,是医护人员的职责所在……”

北京友谊医院医疗队负责的病区大都是危重症患者。2020年2月13日下午1点,吴正芳、张微微、范凡、王彤和赵美佳来到隔离病区,开始执行当天的护理任务。此时,一位70岁的患者呼吸困难,在大口大口地喘气,十分痛苦。该患者当日病情突然加重,在使用高流量吸氧的情况下,血氧饱和度才达到79%。队员们一边安抚患者,一边紧急呼叫医生进行抢救。患者的情况越来越差,情况危急,亟须进行气管插管治疗。


事不宜迟,队员们抓紧分工合作,进行抢救准备:张微微连接检测呼吸机,准备插管用具;范凡准备插管所需的镇静、抢救用药;吴正芳协调患者床位,准备转运患者至监护室;王彤和赵美佳守护在病床旁

患者被快速转运到监护病房进行气管插管。在操作过程中,患者会喷出气道分泌物,即便是全副武装的医务人员也面临着随时被感染的风险。队员们丝毫没有退缩。他们全神贯注,紧密配合,严格执行每个操作。下午5点,整个抢救过程顺利完成。完成治疗后,队员们已经累得没有力气说话了。当看到患者在呼吸机的支持下,血氧饱和度升到了91%,急促的呼吸开始变得平缓后,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从寒冬至暖春,从雪花飘飘至百花争荣,北京友谊医院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们用坚守铸就了生命的奇迹,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