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說歷史之「從“尊曹、貶曹”變遷看被政治利刃懸頸的歷史」

曹操,千古以來,備受爭議的一位歷史人物。關於其生前身後的是非功績,早有定論,毋須贅言。但是不可否認,他所留下的政治文化遺產,對於百姓,對於後世的影響之深,難以估量。對於文學,開創建安風骨,其詩古樸有力,直抒胸臆,盡顯悲涼之勢;對於民生,其體民愛民,以軍屯田,恢復生產,使戰亂後的黎民百姓漸漸過上安穩的日子;對於國家,其征戰四方,滅盡諸侯,統一北方半壁江山,招賢納士,任用賢能,為之後國家的重新一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他也是一位挾天子令諸侯的權臣,剷除異己,插手後宮廢立,執天下牛耳,視帝王於無物。

笑說歷史之「從“尊曹、貶曹”變遷看被政治利刃懸頸的歷史」

東臨碣石

對於曹操,歷來不乏文人墨客或稱讚有加,或爭相筆伐。

笑說歷史之「從“尊曹、貶曹”變遷看被政治利刃懸頸的歷史」

曹操

唐李白詩云:“魏帝營八極,蟻觀一禰衡。”

唐杜牧詠史雲:“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北宋蘇軾赤壁賦雲:“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南宋初年辛棄疾北固亭有懷雲:“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南宋中期俞應符詩歌雲:“生前欺天絕漢統,死後欺人設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餘機到丘壠。”

南宋中晚期陳普詠史雲:“橫槊南來氣吐霓,北歸裁得景升兒。誰言孟德烏林日,全似本初官渡時。”

南宋中晚期劉克莊雲:“精舍觀書二十年,偶窺沸鼎出饞涎。小豪已草黃巾檄,老大遭燒赤壁船。半夜宮嬪和淚訣,當時漢禪只心傳。後來仍有朱三輩,欲比英雄恐未然。”

南宋末年於石詩歌雲:“心非禪代荀文若,目識奸雄許子將。身苟未亡終篡漢,不知何德比文王。”

明朝三國演義:“曹操奸雄世所誇,曾將呂氏殺全家。如今闔戶逢人殺,天理循環報不差。”

清朝陸次雲言:“疑冢累雷漳水頭,如山七十二高邱。 正平只有墳三尺,千古安眠鸚鵡洲。”

魯迅評價曹操雲:“改造文章之始祖。”

毛澤東浪淘沙雲:“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笑說歷史之「從“尊曹、貶曹”變遷看被政治利刃懸頸的歷史」

笑說歷史之「從“尊曹、貶曹”變遷看被政治利刃懸頸的歷史」

釃酒臨江

縱觀歷史,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從唐至南宋初年,對於曹操,文人大家皆是稱為帝王,稱為英雄,感其豪邁,羨其功業。曹操在此時,乃是以正統帝王的形象存在於各大詩人的詩歌之中,而詩歌往往代表一時的社會風氣,不難發現,當時社會對於曹操這個人物,是一種尊崇,尊重,敬佩的姿態,此時還是比較客觀的評價,並沒有附帶很多其它情緒。

而到了南宋中期,詩歌關於曹操的評價急轉直下,不再是創下豐功偉業的魏武大帝,而是被定義為篡漢之奸賊,薄情寡義之小人。詩歌中提及曹操皆是痛恨,謔笑,譏諷之言論。可見,當時社會風氣已經轉變,曹操開始以白臉的形象出現在各種文學作品,民間戲曲之中(三國演義便是源自於宋元時期的民間戲曲)。元明清三代,民間文學,社會風氣,都承繼於南宋,對於曹操,再無稱頌之言。

直到清末民國時期,封建統治結束,民間文學對於曹操的評價才開始有所轉變,先有梁啟超,黃摩西,林傳甲等人為曹操正名,後有魯迅,沈頤等人讚許曹操,更有文人要給曹操翻案。

建國之後,同樣雄才大略的毛澤東同志對曹操極為推崇,郭沫若先生也積極為曹操翻案,自此,曹操的形象才從文學和戲曲中抽離出來,自此,曹操的歷史形象完全別於其演義和戲曲形象,以一個雄才大略,文武鹹通的帝王形象出現在各種史學書籍和教材之中。

那麼為何對於曹操的評價在南宋一朝有如此之大的轉變呢?難道單單只是民間風俗變化,或者是民眾突然的認知?這些顯然不足以讓一個死去近一千年的歷史人物的形象改變如此之大,不難看出,這是有人可以引導,誘導天下百姓從尊曹開始貶曹尊劉。

笑說歷史之「從“尊曹、貶曹”變遷看被政治利刃懸頸的歷史」

橫槊賦詩

透過現象,看本質,南宋一朝,自靖康之難後,南渡江南,偏居秦嶺淮河以南,儼然成為了一個地方性質的政權,國土遠小於金朝,而且無力北伐,只能偏安。自古以來,以得中原的王朝為正統王朝,縱使是戰亂分崩的五代十國時期,便也是以梁、唐、晉、漢、周為正統。而此時期,宋室丟失中原,祖宗社稷,宗廟牌位皆失。更重要的是,到了中後期,天下臣民皆偏安而知足,直把杭州作汴州,不思進取,不再北伐,如此,將如何應對天下臣民,如何應對中原翹首以盼王師的百姓呢?那隻能靠引用一些歷史事件,來表明自身正統的身份。

眾所周知,歷來王朝正統,要麼通過起義,靠武裝力量打下江山,如劉邦,劉秀,李存勖。要麼通過禪位,如王莽,曹丕,司馬炎,乃至趙匡胤。而南宋被金兵趕出中原後,立足於江南,將何以證明自身的正統呢?難道只是靠一點漢家皇室血脈?顯然這是不夠的。那只有翻閱歷史,偏安南方的王朝,有蜀漢,孫吳,東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與自身類似的只有蜀漢和東晉,那若是如此,事情就好辦了,以史為鑑,若不能鑑,那就改變歷史。

若是尊東晉為尊,東晉後被宋齊梁陳取代,到後來被北朝所滅,而自家王朝卻源自於北朝,唐晉漢周,後禪位於趙匡胤,創下大宋基業。顯然與自身王朝矛盾。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尊劉,而尊劉就必須貶曹,正好,曹魏,西晉,東晉,宋齊梁陳後被北朝滅掉,而自身王朝傳承於北朝。

笑說歷史之「從“尊曹、貶曹”變遷看被政治利刃懸頸的歷史」

南宋

眾所周知,正史一直奉北朝為正統,於是,就開始了一場自欺欺人的表演。那就是劉備具有漢室血統,從法理上講,乃正統地位,而不是地方政權,曹魏篡漢,西晉篡魏,後有宋齊梁陳,皆為篡位自立。最終被北朝所滅,而自家王朝承自北朝,今又有血脈為證,乃正統王朝。所以自身乃當世眾國中唯一的正統王朝,藉此宣揚,已讓萬民歸心。其實,窺其根本,這就是一場政治鬧劇,尊劉貶曹又有何用?打鐵還要自身硬,只有北伐光復中原,才能得到後世的認可。是故後世並未將南宋作為唯一一個正統王朝來論述,而是將南宋與金朝並寫。

笑說歷史之「從“尊曹、貶曹”變遷看被政治利刃懸頸的歷史」

京劇曹操

不過,這也苦了一代英豪魏武帝,因為封建帝王的宣傳目的,被民間嘲諷唾罵了七百年,才最終被新時代所正名。對於這件事,究其根本,其實就是在封建王權面前,歷史就是一個被人任意打扮的小丑,歷史上有很多被政治這把利刃懸頸的歷史,但是他們終將被後人翻案。讀史使人明智,李世民言“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歷史,不能帶有政治傾向,應該像輪皓日,光明正大的照耀於,不應容人任意塗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