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疫情過後,報復性消費沒有來,卻來了報復性存錢?

目前,新冠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這讓全球經濟受到很大打擊。我國雖然作為疫情最先爆發的國家,但由於控制的好,僅用了一兩個月就控制住了。儘管如此,疫情對我國一季度的經濟影響仍然很大,預計一季度的GDP將出現負增長。而要使經濟恢復增長,如何促進消費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什麼疫情過後,報復性消費沒有來,卻來了報復性存錢?

疫情期間,由於大家都居家不出門,而且大部分的營業場所都關門了,所以消費受到了很大影響。原本以為疫情過後會出現報復性消費,可到目前為止仍沒有出現。本週五(4月17日),我國3月份的社會零售銷售數據將要公佈,從目前市場的預測來看並不是很樂觀,預計同比將減少10%。

當然,3月份畢竟還是我國疫情的關鍵時期,消費沒有恢復也算很正常,或許從4月之後的數據才能看出正常的消費情況是怎樣的。

雖然3月份沒有迎來報復性消費,但卻迎來了報復性存款。根據央行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的人民幣存款增加了8.07萬億元,其中屬於住戶的存款增加了6.47萬億元,這就相當於今年前三個月裡,每天增加711億存款。

當然,存款增加最多的月份是在1月份,那時疫情還沒有完全爆發。而在疫情最嚴重的2月份,住戶存款是有減少的,減少了1200億元。而在3月份,存款又出現大幅增加,達到了2.35萬億元,意味著3月份每天新增的存款有758億元,高於一季度的平均值。

為什麼疫情過後,報復性消費沒有來,卻來了報復性存錢?

為什麼疫情已經沒那麼嚴重的3月份,沒有迎來報復性消費,而是迎來了報復性存款呢?

一個原因,可能是為了防患未來收入的減少而採取的防禦性措施。因為今年的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較大,所以收入可能也會受到不小影響。由於擔心未來的收入可能會減少,手上即使有錢也不敢多消費,需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另一個原因,也可能是3月份的收入又開始增加。進入3月份後,各地都陸續開始復工復產,大家的收入也開始恢復,如果沒有收入,恐怕也沒錢存銀行。

為什麼疫情過後,報復性消費沒有來,卻來了報復性存錢?

雖說居民存款迅速增長意味著收入開始恢復,這是好事,但一味地把錢都存入銀行卻不一定是好事。

首先,從全社會角度來看,收入的增長依賴於經濟的增長,而經濟增長又依賴消費的增長。只有多消費,經濟才能增長得快,大家的收入也才能增長的快。如果都把錢存在銀行,銀行也只能把錢貸出去,可如果大家都不消費,企業也沒動力去擴大投資,銀行又該把錢貸給誰?

其次,從個人角度看,把錢都存在銀行也並非明智之舉。因為現在的銀行存款利率很低,連通脹都跑不贏,僅靠存款利息根本不能彌補錢貶值的損失,所以錢存銀行吃利息其實是很不划算的。

所以,大家如果有多餘的閒錢的話,還是多用來消費或做其他投資比較好,至少為國家的經濟增長出一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