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人民检察院发挥公益诉讼职能 守护襄城“文脉”

昔日斑驳损坏的墙身得到妥善修复,院内的杂草也已被清除干净……近日,襄城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来到位于襄城县利民街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襄城文庙进行回访,看到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庙已得到有效保护。

襄城文庙又称黉学,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是中原地区创建较早的文庙之一,明洪武二年(1369年)扩建重修,现仅存大成殿1座。文庙大门外泮池之南有琉璃照壁,又名奎壁,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2013年,襄城文庙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8月,襄城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襄城文庙因无人管理,院内杂草丛生还有庄稼种植,文庙墙体出现裂缝。看到本该受到合理保护的襄城文庙如此境遇,检察官迅速行动,组建专业化办案组。根据文物保护相关资料和法律法规,办案组多次前往文庙,收集影像证据,对破损的墙壁及违法开垦等情况进行拍摄留存。

随后,办案组向襄城县相关职能部门送达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书,详细阐明了襄城文庙专职管理人员缺失、履职监管缺位等问题,建议其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划定文庙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派人专门负责管理。收到检察建议后,襄城县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人员对襄城文庙进行现场勘查,并向国家文物局申请专项资金对文庙进行维修保护。

经过检察机关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如今的襄城文庙得到了有效保护,周边的杂草树木已被清理干净,奎壁、棂星门基址、大成殿台明也由维修方案编制单位展开方案编制等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