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听不清的原因


我们先来了解一个声音的传播的特点:声音从声源发出后距离每增加一米,声源整体声音强度会减小6分贝,比如一个人讲话声在其嘴边时强度为70dB SPL,但超过3米后,声音强度就变成52dB SPL;而一般安静的办公环境噪声强度会在45-50dBSPL(A),这个时候,如果你离声源超过3米,想要听的言语声和本底噪声强度几乎没有差异了。也就是说,你想听的语言信号已经不能从环境本底噪声中跳出来了(学术上称为信噪比),语言信号和本底噪声混在一起,想从中筛选出有用的语言信号对有听力损失的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是双耳佩戴助听器还可以勉强听懂一部分,但如果是单耳,情况就会更糟一些。

正常听力的人,在信噪比比较低的时候,大脑的分析处理能力就会起作用,会调动双耳聆听、功能定位等功能去辨别聆听想听的声源(言语声,另外因为言语频率和强度变化比较快,大脑可以利用言语信息和本底噪声频率变化不同来区分言语及噪声),此外大脑在这个时候还能滤掉一部分本底噪声(耳鸣发生机制的一种学说理论基础),这种能力对于听力正常的人很容易实现,但是如果有听力损失,这种选择性听取的能力就会随听力下降变得越来越弱。一般来说,听力损失越重,佩戴助听器后,可听距离越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与用户的助听器佩戴经验相关。如果是之前无助听器佩戴经验的用户,验配师在调试时会考虑到其需要时间适应,因此一开始的增益不会调试的很高,否则用户可能无法接受突然的太吵闹的声音。而对于有佩戴经验的老用户,已完全适应助听器,其调试的数据皆已经在一个最优的水平。那这个时候,新用户的可听距离会比老用户的可听距离的短一些。

解决方式一:提高助听器放大能力

解决这种现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调高助听器放大能力,尤其是对小声音放大强度。即使超过3米远,说话人的言语声传到助听器时虽然不大,但助听器能将小声放大很多,因此到助听器佩戴者的耳内时依然很大,这样可以使可听的距离延长。但这样做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本底噪声也会放大。因为环境本底噪声的声音是持续不间断的,助听器用户短时间还可以接受这些噪音,但时间稍长可能就会觉得吵的受不了。虽然可以利用助听器本身的降噪功能与自适应方向性麦克风来减少环境噪声对听声的影响,但长期的噪声还是会让人很烦躁,因此这个方式只适合特定某些场合短时间的使用,比如远距离的会议情况下。如确实有这个需求,可请您的验配师为您调试这样的一个程序,以应对远距离听声的情况。

解决方式二:无线设备

另一个方法就是使用无线装置,有一对一的设备、一对多人、以及多人对一的设备,但不管是哪个设备,目前来说都需要在发言者的身上佩戴一个收音的设备,或者是将设备放置在身边,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发言者的语言信息传达到对方。而接收者佩戴的助听器也需要具有无线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发言者的语言可以直接传达到接受者的设备中,没有声音能量的损耗,且不受环境噪声的影响,听声就会轻松许多。但带有无线功能的助听器较一般助听器的价格更高,而无线设备本身也是一笔费用。

再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相信大家已经都有答案了,助听器距离稍远就听不清了主要还是与助听器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本人的听力情况有关。大家所遇到的问题也是助听器各大厂家在日思夜想要解决的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助听器可以不依靠其他设备也能将远距离的言语声听的很好,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