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這幾種小時候媽媽年年都要親手做的年貨,您還記得嗎?

小時候,每年過年前,爸爸媽媽都要親手製做出一些年貨,並把它們編成了歌,其中有幾句歌是這樣唱的

快過年了,這幾種小時候媽媽年年都要親手做的年貨,您還記得嗎?

,您看我記的對不對?

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熬糖粥;二十七,燙豆皮;二十八,燒燒臘;二十九,樣樣有;三十夜,……

快過年了,這幾種小時候媽媽年年都要親手做的年貨,您還記得嗎?

過年製作食物時十分關鍵的一道工序,磨漿。打豆腐、燙豆皮等都得用上磨。

記得爹媽打豆腐的過程基本是這樣的:一、將米與黃豆按一定比例配好後,進行一至兩天的浸泡。二、米與黃豆泡軟後,上上圖這種石磨,將其磨成粉漿。三、將粉漿在鍋裡煮沸。四、將煮沸的漿水滔到事先固定好的紗布裡進行過濾,分為豆渣和豆漿。五、將擠幹後的豆渣單獨放置,另作它用。六、過濾後得到的液體即為豆漿。豆漿點上石膏,倒入下置紗布的容器。放置一段時間後,豆漿會逐漸凝固。這時就是“豆腐腦“了。七、把盛有“豆腐腦”的紗布合上,擠壓豆腐腦中的水分,使之更為乾結。八、經重物堆壓一定時間後,打開入紗布即為豆腐。將其切劃成塊,即為我們平常所見到的豆腐。

快過年了,這幾種小時候媽媽年年都要親手做的年貨,您還記得嗎?

經過拉扯變為白色的麥芽糖,看起來更加乾淨和美觀,便於貨郎擔著到處叫賣。

麥芽糖為麥子和大米混合後熬成。其製作工序大致是:一、將小麥灑上水,放入較溫暖的場所讓其長芽。二、待麥子長出的白色芽有兩三公分長時,將其剁碎,摻入經過浸泡的米,放入鍋中熬煮。三、熬煮一段時間後,在紗布中進行過濾。四、過濾的雜質叫糖糟。濾出的液體則再次進行煎熬,直至呈濃稠狀。五、這時其色澤為深褐色,即所謂麥芽糖。

當然過年時熬製麥芽糖並非人們的真正目的。人們真正的目的是要利用通過這種方式得到的糖來製作一種美味的甜食——“麻糖”。一些少數民族地方,有人也稱它為"翰林糖",聽起來的確更為文氣。

翰林糖的製作是用麥芽糖與炒制的炒米或爆出的爆米花一道,在鍋中加熱攪拌均勻(糖在常溫下會凝固,故要加熱)後,起鍋放入容器或模具中壓實成型,最後將它切成片狀。麻糖(與孝感的純芝麻糖是有些區別的)或者翰林糖就這樣大功告成了。

快過年了,這幾種小時候媽媽年年都要親手做的年貨,您還記得嗎?

醃製後正在涼曬的“臘魚”、“臘肉”。

快過年了,這幾種小時候媽媽年年都要親手做的年貨,您還記得嗎?

雖然媽媽的年貨歌並未提到臘魚、臘肉甚至灌製的香腸,但是它們絕對也是過年時每家每戶所必備的年貨。年貨歌之所以不提及它們,我想,可能是因為它們醃製、涼曬均需較長的時間,還可能因為它們除了僅作為年貨外,還能供年後較長時間食用的緣故吧。

“燒燒臘”,就是通常大家所說的“滷”。過年前,“滷”的東西大致有豬肉、牛肉、豆腐等等。講究些的家庭,他們可能還會“滷”狗肉、免肉、其他一些野味以及一些動物內臟。不過,要說最具漢地特色的滷菜,我認為,則非“滷藕”莫屬了。

放入五香、八角及紅色染料的滷藕,色澤鮮豔,清香四溢。記得幾年前,一位在武漢生活的韓國人在婚慶類電視節目《非誠勿擾》上提到滷藕時,稱它為“世上最美味的食物”。對此,我完全認同他的看法。只是我想強調的一點是,真正美味的滷藕,一定要用冬季漢川一帶湖泥中長出的藕滷製。這樣,藕會略帶粉軟和糯性,各種香料的味道,在滷製的過程中能夠完全浸入藕體。不管是剛出鍋,還是耽放了一段時間,其色、香、味均妙不可言,堪稱食物中的極品,無與倫比!

那時爸媽會專門把滷好的藕等裝在一個大籃子裡,高高地吊在家裡的一個樑上,說是為了防老鼠偷吃。現在想來,估計他們要防的很有可能是我這個“大老鼠”。

這次沒能拍到滷藕的照片,對於如此鍾愛滷藕的我,說起來,也是一個大大的遺憾了。

快過年了,這幾種小時候媽媽年年都要親手做的年貨,您還記得嗎?

燙豆皮

快過年了,這幾種小時候媽媽年年都要親手做的年貨,您還記得嗎?

將豆皮切成絲

快過年了,這幾種小時候媽媽年年都要親手做的年貨,您還記得嗎?

將豆皮絲進行涼曬,以便進行保存。

“燙豆皮”的製作過程在下鍋燙制前與製作豆腐較為相似。只是製作豆皮時,用於一起浸泡的黃豆和水稍少。在研磨成漿後,其製作過程在上圖中一目瞭然,在此也就不多說了。

值得一提的是,“豆皮”的名稱與武漢一種小吃的名稱完全一致,但實際也是完全兩樣的兩種食物。此處的豆皮,因最後是以被切成“絲”的形狀出現在大家面前的,為了將二者區別開來,所以有人又將此處的豆皮稱為了“豆絲”。

豆絲在剛燙製出鍋時也是可以吃的,而且同樣十分美味。當然豆絲與臘肉一道熬製成糊狀,加入足夠的胡辣粉和大蒜,也是一道難得的湖北美味,往往會勾起不少湖北人一段濃濃的鄉愁。

快過年了,這幾種小時候媽媽年年都要親手做的年貨,您還記得嗎?

孩子們正嘗試著把浸泡好的米、黃豆送入石磨的入口進行磨製

年貨的種類還有些如走油鍋的丸子、藕湯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在親手製作年貨的過程中,人們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食物的美味和清香,更可以得到一種因付出而收穫的喜悅和滿足。當下國強民富,市場物資豐富充足,在市場上,人們隨便都能買到幾乎所有自己想要的年貨。然而購買與親手製作的體驗終究是無法比擬的,我想,也許這就是現在人們總在感嘆年味變淡的深層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