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娜:平凡百姓,也能夠不平凡

2019年7月17日,也就是我們三下鄉的第6天。我們順著廣播悠揚的歌聲,找到了藍娜小姐一家。

藍娜小姐是一名茶藝教師,就業於廣州。畢業於廣東技術師範學院(今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旅遊管理系本科學歷,是鳳坪畲族村首批大學生。藍小姐自小品學兼優,在校期間屢受嘉獎,是村子“走出去”的代表之一。在大學實習期間,由於在酒店和學校工作出色,被評為優秀實習生,並通過實習老師的推薦進入到上班公司。

對於我們的採訪,藍娜小姐十分熱情,而我們也在歡快的氛圍中對她進行了訪談。

當屆畢業生中唯一一個從事和茶有關的工作

說起藍小姐的人生,繞不開茶這個淵源。藍小姐從小生長在茶山,對茶就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在她讀大學期間,雖然學的是旅遊管理系,但旅遊管理過程中包括“吃喝玩樂”,茶藝也是其中的一個銜接。在當實習期間,她擔任茶藝班的老師,將畲族茶文化帶到課堂上,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村裡傳統建築獨腳門樓已經失傳

當我們問及畲族村近幾年推舊房蓋新樓的現象時,藍小姐卻解釋道以前村裡的舊房子並非傳統建築獨腳門樓,而是一些比較普普通通的瓦房。而目前這座僅存的獨腳門樓是幾年前修建的,當時是根據史料記載復原出來的。

獨腳門樓外形很似漢族傳統建築下山虎,唯一區別是正門的上方兩側不與旁房相連。而在目前僅存的這座獨腳門樓重建之前,村裡已不存在獨腳門樓了。至於通過文獻來建設獨腳門樓,是否能百分百還原都是不確定的,因此獨腳門樓在畲族村已經失傳了。

畲語文化保存最為完整

至於哪些畲族文化在鳳坪村保留得比較好,藍小姐毫不猶豫得說是畲族語言。不管是福建那邊的畲族村,還是鳳凰鎮的畲族村,都已經夾雜了一些地方口音,比如鳳凰鎮那邊的畲族村,他們的音調比較偏向於潮汕口音。而鳳坪村的畲語還是古代流傳下來的音調,也就是最純正的畲語。不過一些畲語古詞在現在運用得比較少,甚至有些詞語只有老人才知道什麼意思,現在的畲族年輕人習慣運用偏漢化的畲語詞彙。

村民對本民族文化重視程度不高

藍小姐向我們闡述道:“村裡中年和老年的大多教育程度比較低,對於文化的建設不夠重視,比較偏向於更實際的民生方面建設。畢竟如果他們肚子都填不飽,哪來的力氣去搞精神建設”。之後我們得知由於這幾年在外生意不好做,很多人就回鄉開始種茶,也正是如此茶文化在這幾年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目前的畲族村,村子的建設還是取決於中老年人,因此可以先對一些有經濟價值的畲文化宣傳,比如茶文化、風水文化等。但對於保護和傳承畲族文化的問題上,重心應該偏向目前的年輕一代。因為他們教育程度比較高,民族意識會比較強,對於畲族的文化建設會更加重視,他們是畲族村未來的中堅力量。畲族村,該是年輕人扛起保護民族文化大旗的時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