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了那麼多素材,用的時候就找不到

#閱讀的溫度#

今天想推薦一本我很喜歡的書:《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記者、作家奧野宣之。或許你會對他的名字感到陌生,但要提起他寫的另一本書,相信你一定非常熟悉:《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如果說要學習閱讀,就一定要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那麼談到收集、整理信息,則一定要讀這本《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記了那麼多素材,用的時候就找不到|你不妨試試“一元筆記法”

之所以要推薦這本書,是因為它解決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的一個痛點:

記過很多筆記,收集過很多素材,但需要用的時候,就完全沒有頭緒。

隱隱約約記得好像記過某個信息,但完全想不起來記在哪裡。

記素材對我來說已經不是享受,而成了一種負擔。我不知道要用怎樣的方法才能把這些信息進行清晰的記錄和整理,需要的時候能夠隨時調用。

直到看見這本《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知道了一元化筆記法,才發現這似乎就是為我而寫的。

這裡將簡單地從3方面來說說,我為什麼喜歡一元化筆記法。

記了那麼多素材,用的時候就找不到|你不妨試試“一元筆記法”

像大雜燴一樣,把所有信息都放在一個本子裡。

第一:關於信息收集的痛點

都說寫文章要積累素材,於是平時看到的好詞好句,隨時寫過的感想,偶爾冒出的靈感……也都沒少積累。但是因為缺乏有效的管理系統,導致要用的時候,查找這些信息非常麻煩,到後來甚至會慢慢喪失掉記錄的習慣。

而缺乏了素材,那麼寫文章就更加顯得捉襟見肘。久而久之,我們甚至失去閱讀、寫作的興趣。

曾經我自己記過各種筆記:靈感筆記、讀書筆記、工作筆記、學習筆記……各種各樣的筆記本把我弄得暈頭轉向。到後來乾脆什麼都不記,全憑大腦,能記多少是多少,記不住就拉倒。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我對讀書和寫作產生了排斥的情緒。

記了那麼多素材,用的時候就找不到|你不妨試試“一元筆記法”

有的時候,明明看到好詞好句也懶得去動筆記,寧願讓這些寶貴的資源白白流失。

而這一切的根本原因都在於,沒有一個有效的方法對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

所以這本書提出了一個非常簡單操作的辦法:一元化筆記法。

第二:一元化筆記法的妙用

所謂的一元化筆記法,從字面意義上來看,就是把所有的信息都放在同一個筆記本當中。不必區分是讀書筆記還是靈感筆記,或者是其他各種各樣的筆記內容。

只要按照時間順序,從前到後,把隨時看到的、想到的、產生疑問的各種內容,一股腦全記到一個本子裡就好。

你不用去考慮什麼內容記在了哪本筆記本里,隨時冒出的靈感要記在哪裡,只要把任何信息都記在一個筆記本里,不用進行任何分類,就足夠了。

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不分來源,不分重要性,只要是自己關心、想記錄下來的內容,都可以一點一滴地寫在筆記本上。”

記了那麼多素材,用的時候就找不到|你不妨試試“一元筆記法”

這樣,從心理上來說就能減輕很多壓力。當我們要尋找一些相關信息時,不用再翻箱倒櫃,一本一本地查找筆記,只要從當前用的這個筆記本當中調用就好,非常方便省事。

或許你要說,我把這麼多信息都記在一個本子裡,要找什麼信息也並不容易啊。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早就為我們想好了辦法:那就是在記錄的每一條信息前面打上標籤。

標籤的形式為:6位數的日期+大致簡介。

比如我現在記錄了一條名人名言:

這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既然做出了選擇,我們就承擔相應的責任,體會習之而來的樂趣。——鄒鑫(《小強升職記》作者)

那麼我的標籤就可以這樣寫:

200420少有人走的路名言

每記錄一則內容,都要打上一個標籤,這樣當一本筆記記完後,把標籤彙總到索引頁裡,就像一本書的目錄一樣。當我們想要查找相關的信息時,只看目錄就可以。

第三:一元化筆記法的適用人群

在我看來,這種記筆記的方法適合像我這樣的懶人,也適合沒有過多時間和精力去一本本記筆記的人。它可以讓我們節省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只專注于思考。其實看到什麼想到什麼,記下來就好。免得原本準備要記錄靈感,結果卻發現手頭拿的是讀書筆記,這樣來回一折騰,靈感可能就消散了。

當然,如果你覺得手抄下來很累,或者是有些圖片、圖表,不方便記錄,那就拍下來之後再打印出來,貼在筆記上面也完全可以。只要做好標籤設置,方便查找就OK。

當記完一本筆記後,也要在切口處用粗的油性筆標上筆記當中內容所涵蓋的時間範圍,再寫上這是自己用的第幾個筆記本,例如在2019年1月到5月用了一個筆記本,這是自己記過的第2本筆記本,那麼就標上:02(NO2)—201901——201905。

把筆記本按照序號順序放好,需要什麼信息,直接到相應的索引頁一看,再去相應的內文裡查找,就非常方便而且好用。

記了那麼多素材,用的時候就找不到|你不妨試試“一元筆記法”

當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原本已經泯滅的記錄之心不由得又被激發了出來。這麼簡單容易操作的方法,簡直是讓人蠢蠢欲動。

在一段時期內只要擁有一個本子,就儘可以像收藏寶物一樣,把所有的寶物往裡堆積,每天不記點什麼,就感覺少了點東西。

沒事的時候翻一翻,靈感不自覺地就會迸發出來。

不用擔心信息太過龐雜,因為生活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把多元化的信息用一元化的方法記錄下來,不僅簡單方便,還能讓我們更加善於觀察,更加熱愛生活。

記了那麼多素材,用的時候就找不到|你不妨試試“一元筆記法”

結語:

人的精力是寶貴的,時間也是有限的。與其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尋找筆記本上,不如把所有的信息都放在一起。需要什麼直接從裡面去拿,不僅更輕鬆,也更方便有效。

如果你也對收集和整理信息感到頭疼,不妨趕緊看看這本書,然後操作起來吧。


我是琦亭,好習慣踐行者。致力於分享有溫度的文字和親身實踐乾貨。

如果您喜歡,不妨點個關注,常來轉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