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大道法自然,小道顯神通,普通人抓住這4點思維,一生夠用

很多人印象中都覺得《易經》是一本關於封建迷信的書籍,但卻少有人真正讀過、研究過。

其實打破這種刻板印象你就會發現,《易經》不僅是中國文化的活水源泉,也是一本解答人生困惑的答案之書。

易經:大道法自然,小道顯神通,普通人抓住這3點思維,夠用一生。

易經:大道法自然,小道顯神通,普通人抓住這4點思維,一生夠用


適度

在《易經》中,表現為“中正”的思想。凡事過猶不及,物極必反,保持適度,才是最佳的狀態。

因為,規律不是因你的意志而轉移的。

只有你的意志,順應規律的變化,才能順勢而上,借勢而為,輕鬆達到你的目標。和你的目標,保持適度的關注,而不是非要不可。

如果你把目標看得太重,那麼就會患得患失,這種心態反而會阻礙你發揮正常的水平。

和你周圍的一切人事物,都保持恰到好處的關注,你才是最靈動、自由的,才能激發自身源源不斷的力量,去實現你的目標。

大道至簡。對我們最有用的東西,總是最簡單,實在的。所以,很多人會視而不見,去追求那些看起來高端的東西。

你追求什麼,不追求什麼,不重要,那是你自己的路,自己選擇,自己走,自己承擔。

易經:大道法自然,小道顯神通,普通人抓住這4點思維,一生夠用


自強不息

《易經》第一卦就告訴我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人要像天一樣,拼搏,努力,自強不息。通過努力,可以改變自己的處境;通過持續的努力,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強者心中充滿鬥志,永不認輸,可以掙脫現實的束縛;弱者尋找藉口,心安理得,認為一切都是命,努力也沒有用。

你秉持什麼樣的理念,就過什麼樣的生活。命運,是由你的態度決定的。

易經:大道法自然,小道顯神通,普通人抓住這4點思維,一生夠用


厚德載物。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出自《易經》第二卦:坤卦。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歷代的易學家,把乾卦理解為男人,坤卦理解為女人,是不準確的。

一個人的身上,既有乾卦的自強不息,又有坤卦的厚德載物,融合乾坤一體,陰陽平衡,才構成一個完整的人。

在物質層面,一個人要陰陽平衡,身體才能健康;一旦陰陽失調,一個人就會生病。

在精神層面,一個人要有獨立、自強、拼搏的鬥志,又要有寬容、忍耐、承擔的氣度,乾坤合一,這樣的人,才是生活的強者。

過於剛,缺少柔,人會暴躁;過於柔,缺少剛,人會軟弱。

易經:大道法自然,小道顯神通,普通人抓住這4點思維,一生夠用


物極必反

物極必反,體現在所有卦中。

在乾卦,卦象表現為:亢龍有悔。

飛龍在天,已經是最鼎盛的狀態,發展到了極點。這個時候,應該收斂,剋制,創新。如果得意忘形,一味地高亢,那麼必然走下坡路。

物極必反:幸運到了極點,會跳轉,樂極生悲;倒黴到了極點,會反彈,絕地重生。

天底下所有的變化,都離不開這條規律。有智慧的人,做事的時候,都會跟著規律走。得意的時候,不驕傲;失敗的時候,不灰心。

易經:大道法自然,小道顯神通,普通人抓住這4點思維,一生夠用


對普通人來說,《易經》是一部涵養福報的智慧之書

縱觀古今,我們會發現,那些能夠在逆境中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士,無一不受《易經》的影響。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瞭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

可以說,《易經》包羅萬象,涵蓋了人生的大智慧,雖已過去了幾千年,但裡面蘊藏的道理是古今融會貫通的。非常值得一讀。

易經:大道法自然,小道顯神通,普通人抓住這4點思維,一生夠用


可能很多人包括身邊的很多朋友都覺得《易經》太過於高深,又是文言文,別說是將裡面的道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了,就是光讀起來就很費勁,也很無聊,即使想讀也有些力不從心。

但一次有個朋友偶然發現了這本《圖解易經》,我讀完後受益匪淺,很讓人驚喜,後悔怎麼沒有早一點讀一讀這本書,而且這本書完全不存在讀不懂的情況。

易經:大道法自然,小道顯神通,普通人抓住這4點思維,一生夠用


本書在全譯其原文的基礎上,在每一卦每一爻後面都加入“啟示”小節,用通俗的語言和生動的故事為你掃清所有閱讀障礙,準確理解原著的精妙。

並且給每一卦都配以古籍《斷易天機》中繪製的古圖,並對圖中謎語般的寓意進行破解。

易經:大道法自然,小道顯神通,普通人抓住這4點思維,一生夠用


這本書是採用圖解的方式,深入解析《易經》原文中的道理,通過圖畫、圖標並結合實例,讓原本枯澀的內容變得通俗易懂,讓人一看就懂,一讀就能理解其中蘊含的奧秘。

《易經》是群經之首,智慧源頭,一經在手,運轉乾坤。

易經:大道法自然,小道顯神通,普通人抓住這4點思維,一生夠用


這樣一本50塊不到的書,只是一頓飯的錢,卻蘊藏著如此的人生智慧,令人終生受益。有了這本書,相信財富和好運不久就會找上門來了。

感興趣的話,點擊下面圖片就可以購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