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程序員,我與公司的n段情緣——獻給行外朋友

編程幹久了,就喜歡了沉默,一個人漂久了,就愛上了孤獨。

朋友們好,這是我關於程序員的第三篇文章,前兩篇文章我用親身經歷分別介紹了行業情況,具體薪資,個人經歷,培訓機構的內幕等,如果有需要可點擊查看:

本篇文章詳細介紹我與各個公司的相處內容(開發人員具體做什麼,在公司的地位如何),大廠和創業公司的區別,互聯網公司和傳統行業的區別等等。

我在從北京的第一家公司開始介紹,公司做的是新聞類app,索性就叫做新聞A公司,此公司為創業公司,公司人數較少,兩個老闆,大老闆投錢,很少參與決策,二老闆抓業務併兼職產品經理,開發10人左右,兩個Android(後來又加個實習生),兩個ios,兩個後臺(php語言,有時候3個,最少時候兩個),UI兩個,全棧的大拿一個(屬於兼職,說話較少,技術超強),後來又來了個產品,產品就算裡邊吧,因為坐在一起,這是整個技術模塊團隊。

運營團隊是10個人左右,主要負責軟件後臺各種運營。

我們做的東西很像今日頭條的東西,又集合了百度新聞,UC新聞等軟件的一些優點,像語音朗讀新聞等,想象一下你開車不能看新聞的時候,或者想閉目養神的時候,又想關注時事,那麼就可以選擇語音收聽模式,能根據你的愛好推送的。

我呢,是在團隊初創的時候過去的,當時技術水平有限,壓力確實很大,當時老闆說,由於公司想要快速出成品,需要我們加班開發,所以單休,開發完畢後就可以雙休了,雖然不是很情願,但是可以理解。我們名義上不是996,但是實際上卻是996,薪資水平較低,老闆說初創員工有期權的,也沒說多少,他們給我們拿成功app舉例子,期權能讓員工有多麼收益,我當時的反應一般般,因為我並沒有想以後的事情,只是忙著做開發。這個公司偏累,但是學的技術也較多,因為加班較多,產品迭代較快。現在對公司做個整體的評價。

作為程序員,我與公司的n段情緣——獻給行外朋友

公司不好的地方:公司是創業公司,老闆一般比較急於出成品,急於融資或者急於盈利,這時候就會催著員工來工作,需求有更多不合理的地方,因為大家都在摸索。軟件成則公司穩,不成則公司廢,所以免不了畫餅來激勵員工,這餅,不管真假,也算看起來舒服,而且每個月還要有很大的投資,所以還是可以理解他們的行為。總體來說,累,每天還要頻繁的開會,頻繁的談心。

開發人員在公司地位:偏高,因為人少,好多環節我們既是產品又是開發,而且這個階段我們是公司的核心,每一舉動都會得到老闆的關注

公司好處: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能夠感受到公司對技術的注重,能夠和老闆平心靜氣的交流,階層關係不是很明顯,反饋問題速度快

公司感情:感情複雜,愛恨交織,我不喜歡老闆的頻繁談心,我不喜歡公司規則的朝令夕改,我不喜歡老闆的畫餅充飢,我不喜歡老闆對我們的過於監管,我不喜歡老闆的心思過重。但我還是心存感激,感謝公司和老闆的培育之恩,如有需要,必當回報;我感激公司讓我覺得自己的價值所在;我感激公司的壓力,讓員工更加親近,更加團結,直到現在我們的關係都非常好。

第二家公司和第三家公司都是保險行業,公司規模都較大,分別是保險公司B(傳統行業),和保險公司C(介於傳統和互聯網行業之間),由於在B呆的時間較長,先說公司B,典型傳統的行業模式,以業務人員為主,軟件開發為輔。公司模式較為成熟。

我們做的東西是一款保險經紀人的app,可以在上邊售賣保險,每個人都可以自己註冊,註冊後變成了我們的外勤經紀人,可以網上售賣保險,返來的佣金就是自己的收益。

團隊規模:我們公司下屬多個子公司,總的開發團隊有3個,每個團隊都是20-30人左右,我所在的團隊只有我一個人開發Android端,因為工作量不是很大,需求變更較慢,所以就我一個人,後來部門技術合併,Android4個人,負責兩個app,一個近百萬級別的用戶量,一個百萬級別用戶量,我還是獨立負責那個用戶量少點的,他們三個負責那個多點的,因為坐在一起互有交互。後臺人數的比例是最大的,因為業務較為複雜。

關於考勤我們基本從不加班,老闆覺得加班是不應該的,很是人性化,如果特別忙需要加班,那麼就會累計加班時間,隨時調休的,很自由,所以每個人每個月不存幾天的加班都對不起自己哈,這是我們開發的福利。

公司不好的地方:在這個公司,有點機械化的操作,你只負責開發,什麼都不需要管,階層等級劃分明顯,見到老闆不容易,最有發言權的是產品,我們好幾個產品,總覺得他們壓了我們一頭,發佈的獲獎者一般都是產品,沒技術啥事,我們更像是苦力哈。連我們的技術經理一樣的地位略低。

公司好的地方:輕鬆,福利待遇還不錯,技術要求不是很高,福利待遇較好,自由時間超強

公司感情:我對這個公司的感情較為平淡,估計公司對我也較為平淡,平淡到我們多年後甚至叫不出名字,其實人生道路也是如此,好多的事情不經歷刻骨銘心都會淡忘,但我依舊心懷感激。

作為程序員,我與公司的n段情緣——獻給行外朋友

說說保險公司C,這是我跳槽進來的,公司規模也很大,由阿里和騰訊合資,我們用的是騰訊的體系,崗位級別T2.3,相當於阿里P6,所以我這個階段已經算中級偏上了。公司叫做互聯網保險,它呢不好界定,業務和技術雙重看中,可能是想顛覆傳統的保險行業吧!公司的百分之八十都是開發人員,我們的開發體系特別的完善,可能沾了阿里和騰訊的光,整個辦公層竟然不設辦公室,不管老闆還是員工統一掛在外邊。這一點像互聯網公司,階層等級不明顯哈!辦公環境也比較贊,我很喜歡,由於趕上互聯網寒潮,我們事業部app不做了,所以不得已離職。

公司好的地方:薪資較高,福利較好,開發體系完整,算是大廠,能夠提升自己的履歷,集合了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公司的優點。

公司不好的地方:裁員。。。

公司感情:一個裁員打破了我所有的幻想,本來我一直對之前跳槽有愧疚感(生活壓力所迫),但這個公司讓我讓我覺得跳槽也正常。裁員也正常。都是相互的,誰也不欠誰。

目前的公司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也先不做評價哈!下面我做下整體總結

互聯網公司和傳統行業公司的劃分:看技術對業務的重要性。

互聯網公司和傳統行業的公司對比:互聯網公司階層觀念不明顯,要求技術偏高,一般能站在新技術的前沿,加班較多,薪資較高,節奏快,地位略高。傳統行業公司,輕鬆,不加班,技術要求偏低,薪資一般,節奏慢,地位略低一些。

互聯網公司和傳統行業的公司如何選擇呢?我建議趁著年青,選擇互聯網行業公司,使自己的技術得到極大提升,多拿點錢,累點無所謂,年級大點轉行傳統行業就行。

作為程序員,我與公司的n段情緣——獻給行外朋友

創業公司和大廠:現在是互聯網寒冬,個人意見,最好選擇大廠,他有完善的體系結構,不會像小公司那麼凌亂,想要通過小公司拿期權的朋友暫時先不要想,畢竟幾率較小哈。有幸去一線互聯網的朋友,都會比其他朋友少走一些彎路,更容易實現自己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