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清平乐》中,雨中吟唱晏殊小令:满屏浓浓的诗词文化

「诗词」《清平乐》中,雨中吟唱晏殊小令:满屏浓浓的诗词文化

农历庚子年三月廿三,传承千年经典,汲取国学智慧

古装电视剧《清平乐》已经上线播出一段时间了,一直好评如潮,迅速成为当下最热的电视剧。大家对剧中服饰、道具,与宋代背景的高度相符赞不绝口。对剧中演员的演技,也是赞赏有加。因此,这部制作精良、专业、用心的大剧也成为许多观众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

有的观众赞叹剧中服饰和礼仪的精美和考究;有的剧迷从这部剧中感受到北宋宋仁宗赵祯年间(1022~1063)的历史;而有的则从中这部剧中看出了浓浓的诗词文化。

今天,为您奉上《清平乐》剧中出现的经典宋词——《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边看剧,边欣赏诗词,可谓是两全其美。

「诗词」《清平乐》中,雨中吟唱晏殊小令:满屏浓浓的诗词文化

电视剧《清平乐》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suō )。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shà)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小楼重重帘幕外面有燕子飞过。春日晚间红花的花瓣飘落到满庭的莎草上。庭院中曲折的栏杆,倒映在微凉的碧波中。

一会儿忽然风来,吹动着翠帘,几点稀稀疏疏的雨滴掉落在嫩绿的荷叶上。酒醒人散之后,更是愁怨寂寞。(辅助记忆)

「诗词」《清平乐》中,雨中吟唱晏殊小令:满屏浓浓的诗词文化

电视剧《清平乐》

晏殊这词起拍于小阁,则掩以“重帘”,帘外又有燕过,生动可知,且能领略到清丽的景色。此中自有人在,却不明言有人,留给读者自己体会。小令虽只有六句42字,但应有尽有,布局完整。以起拍“小阁”而言,为室中所见,再之以时节言,为园中所见,却不言明时令为何?但就园中落花上轻轻用一“晚”字,可以想到花落必为晚春时节,不言可喻,运思入神。

换头下二句,风曰“好风”,雨曰“疏雨”,既属晚春天气,又复合园林景色。晏殊素来善用闲雅从容之笔,写从容骀(dài )荡之情,即以眼前所见,信手入词,绝不施以雕琢,而自见天趣。此所以开一代之风气,树词林之典范。结句归入愁思,以“酒醒人散”四字,点出盛筵,省去无数歌舞劝酬之描写,为词家又开一法门。

「诗词」《清平乐》中,雨中吟唱晏殊小令:满屏浓浓的诗词文化

电视剧《清平乐》

晏殊是何许人也?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谥元献,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词人。临川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唐宋八大家中,王安石和曾巩都是临川人。

晏殊幼时便聪颖过人,七岁就能写文章,乡里号为神童。十四岁时,原丞相张知白到抚州来巡视,把他荐举给朝廷。经过廷试,赐予他同进士出身,并任命他当秘书省正字的官职。当时晏殊还只有十五岁,就进入了仕途。要知道他才15岁啊,自古以来,似晏殊这般15岁入仕者少之又少,可谓凤毛麟角。

在仕途上,晏殊也是如鱼得水,从小小的秘书省正字,到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礼部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可谓是步步高升,死后更是封临淄公。在历史上,晏殊有宰相词人之称。与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并称为“宴欧”。

世人对晏殊评价都非常高。晏殊一生,无论是文学上还是政治上,都有着非常高的成就。他一生作诗词非常之多,且有许多的千古绝唱流传至今。

「诗词」《清平乐》中,雨中吟唱晏殊小令:满屏浓浓的诗词文化

电视剧《清平乐》

电视剧《清平乐》,以词牌为名,这样显得更贴近历史人物和历史作品。且此词牌也诞生了许多传之千古的绝唱,如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王安国《清平乐·留春不住》、赵令畤(zhì)《清平乐·春风依旧》、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等等,都是脍炙人口流传甚广的佳作。

随着《清平乐》的持续热播中,在后面的剧情,期待晏殊能吟唱他自己的《清平乐》等作品。这又将带动一股宋词的国学学习热潮。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特别有利于中国古诗词等文化的传承,我觉得值得给古装大剧《清平乐》点个赞。


点击「关注」,雅俗共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