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的戲劇創作:詩意化的戲劇藝術,三種象徵性意象

導語:曹禺是我國近現代史上,一位及其重要的戲劇作家。他創作了很多優秀的戲劇作品,受到了觀眾的一致歡迎,並實現了話劇藝術的突破與飛躍。曹禺的話劇實現了東西方的融合,使西方的戲劇形式成功地表現了中國的民族生活。

《雷雨》的誕生也標誌著現代話劇藝術的成熟,曹禺也被認為是現代話劇史上最有名氣的作家。曹禺的戲劇具有豐富的內涵以及悠久的藝術魅力,他在戲劇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優秀而豐富的人物形象。

話劇藝術成熟的標誌

近現代的話劇藝術探索是十分艱難且緩慢的,而曹禺的戲劇也意味著我國的話劇藝術已經走向了成熟。曹禺的話劇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成功地任務塑造,2.精心安排的戲劇場面3.口語化與文學化相結合的臺詞。

曹禺的話劇將西方的悲劇觀念引入到了我國的話劇創作中,使得戲劇表達的範圍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展。曹禺的創作使得我國話劇得到了整體的綜合的突破,而《雷雨》便是最成功的作品。唐槐秋指出,從來沒有一部劇能像《雷雨》這樣吸引觀眾。

曹禺的戲劇創作:詩意化的戲劇藝術,三種象徵性意象

雷雨

曹禺的創作標誌著我國話劇藝術在戲劇結構、人物塑造、語言風格等多方面的成熟,也是指話劇創作方法上的突破與創新。曹禺的戲劇創作,並不只是單純地模仿和借鑑西方的戲劇創作方式,而是將西方的戲劇創作充分中國化,使之適應了中國的審美,即有文學作品的距離感,又能被普通觀眾所認可。

曹禺的戲劇作品還體現出了很獨特的藝術個性,他的創作糅合了多種創作方式,並不能單純地以什麼主義來定義。他的作品表現得最明顯的是現實主義的創作方式,但是也糅合了表現主義、象徵主義等多種手法,甚至還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

詩意的話劇

其實欣賞曹禺的話劇,有很多的欣賞方向,但是在本文中,筆者著重講述如何欣賞曹禺話劇中的詩意美。詩意是指的曹禺戲劇的文體風格,也是對曹禺的戲劇做出整體性把握的關鍵。

《雷雨》在東京演出時,話劇的導演吳天曾問過他對《雷雨》的看法。他指出他的戲劇更像是一首敘事詩,使得讀者在觀賞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全新的感受。並且當讀者看完整部戲時,能夠產生一種詩樣的情懷。這些都表明,曹禺在戲劇創作的過程中,是有意地將詩意當做自己的審美目標。

曹禺的戲劇創作:詩意化的戲劇藝術,三種象徵性意象

雷雨

田本相在評價曹禺時,指出他的戲劇作品具有將現實主義進行詩化的傾向。雖然對於這個問題還可以做更加深入的探索,但是對於曹禺戲劇詩意的發現,也是對曹禺研究的一個重大的發現。

在曹禺生活的那個時代,現實主義是當時創作的流行趨勢。但是有很多人在評價曹禺時,通常會將曹禺的創作簡單地歸納為現實主義。實際上這樣的觀點是不太準確的,前文中也有提到,雖然現實主義對曹禺的創作確實產生了及其重要的影響,但是他的創作卻不是單純的現實主義。

曹禺也曾指出,他走的創作道路和矛盾的現實主義是兩條完全不一樣的道路,雖然他的創作也表現出了對於現實的關注,但是他又具有詩人的熱情。這也就導致了他的戲劇創作中,也受到了浪漫主義的影響,和純粹的現實主義作品並不一樣。

曹禺的戲劇創作:詩意化的戲劇藝術,三種象徵性意象

曹禺

曹禺的戲劇作品總是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充滿理想化的情緒,他筆下的生活和現實生活的聯繫並不是十分的緊密。在戲劇中體現出的邏輯也不是特別的嚴密,甚至還帶有偶然性的傾向以及傳奇色彩。這些都能證明,他的戲劇並不能完全用現實主義來概括。

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讀者在閱讀曹禺的作品時,往往會產生一種不確定的時空感。我們以《雷雨》為例,可以發現劇情的起伏變化是巨大的,並且劇中人物的性格都具有極端化的傾向,而且背景設計也帶有象徵性的特點。在話劇的整體塑造上,更加傾向於詩化。

曹禺戲劇創作的詩化傾向主要源於他不同於普通作家的創作方式。當時大部分的作家創作方式,一般是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主題,然後在進行文學創作。而曹禺的戲劇創作,則是在某種衝動或靈感的牽引下,在進行戲劇構思。

曹禺的戲劇創作:詩意化的戲劇藝術,三種象徵性意象

曹禺

曹禺在回憶《雷雨》的創作過程中指出,他在創作時其實並沒有明確的主題和構思。並且也不是按照劇情的時間順序創作的,而是對那一段有了感覺就創作哪一幕戲。只是在當時,他對現實有著批判性的情緒,以至於在創作中就隱含了對於封建家庭的批判,但這並不是他本來的目的。

所以我們常說,曹禺創作劇本更像是詩人寫詩。不僅《雷雨》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創作出來的,還有《日出》等作品也是在這樣的情形下被創作出來的。因此,再這樣的創作方式下,他的作品也就包含了濃郁的詩意。

當時的很多作家也發現了曹禺的詩化傾向。就比如葉聖陶,他在《其實也是詩》這篇文章中,點明瞭《日出》中蘊涵的詩意內涵。正是這種詩化的特徵,給觀眾留下了回味的餘地。

曹禺的戲劇創作:詩意化的戲劇藝術,三種象徵性意象

日出

《雷雨》的創作借鑑了易卜生巧湊劇的構思安排,也就是講究強烈的劇場效果和戲劇技巧。之後又在契訶夫現實主義的影響下,融入了"片段的方法"、"人生的零碎"等技巧。

曹禺話劇的藝術特點

之前我們是從整體上,對曹禺的話劇進行了分析。分析完整體之後,我們就要對曹禺的戲劇進行更加細緻的分析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到曹禺戲劇的三個藝術特徵。

曹禺的戲劇創作:詩意化的戲劇藝術,三種象徵性意象

曹禺

首先第一個藝術特徵是濃郁的情感色彩和主觀因素。這個藝術特徵是跟前文提到的詩意密切相關的。閱讀曹禺的作品,基本上都能體會到話劇中那強烈的抒情特徵。

曹禺在回憶《原野》的創作過程中指出,這部戲劇是在講人與人之間極愛與極恨的感情。在仇虎和花金子兩個人身上,我們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這個特點。不止這兩個人物,曹禺筆下的很多人物都是情感性的。

曹禺的戲劇創作:詩意化的戲劇藝術,三種象徵性意象

原野

曹禺在戲劇中,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個色彩斑斕的情感世界。那些難以解脫的情感衝突,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心理對抗形成了一種具有張力的美感。曹禺戲劇的成功,也有一部分強烈感情的因素。

曹禺的戲劇中還有很多大量的象徵性意象,這些意象使得曹禺的戲劇表現出了豐富的想象力以及深刻的意蘊含量。

曹禺的象徵性意象總共有三種表現方式。第一種是以道具或者是場景的形象呈現的。如《雷雨》中死氣沉沉的周公館,以及《原野》中向遠方延伸的鐵軌、《日出》中陳白露居住的飯店都屬於這一類的意象。

曹禺的戲劇創作:詩意化的戲劇藝術,三種象徵性意象

原野

第二章是以人物的性格來呈現的,如《北京人》中的機器匠。但是更多的則是曹禺賦予了這些人物某種象徵意義,而這個人物便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象。如同《雷雨》中的繁漪,她便是"雷雨"狂躁鬱熱的象徵。

最後一種便是以作品的名稱構造象徵性意象,如"雷雨"、"日出"等。他們既是一個實際存在的物象,又象徵著某種觀念。這些象徵意象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滿了詩意的氛圍。

曹禺的戲劇創作:詩意化的戲劇藝術,三種象徵性意象

日出

前文中也提到了,曹禺的戲劇和現實生活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的。這體現為曹禺的戲劇中存在一些經不起認真推敲的細節,如周衝的年齡以及仇虎的行為。這種超越客觀現實的刻意追求,也是詩意的一種表現。

曹禺在給吳天的一封信中,幾次強調了一個詞"幻想",這些都證明了他的戲劇中存在很多的非寫實成分。在曹禺前期的創作中,很多戲劇都具有表現主義的風格。

但是李健吾指出,《雷雨》中存在著強烈的命運觀。但是這種命運觀又不是體現為天意,而是表現為複雜的社會關係以及人物的性格本身。也就是說,在曹禺的戲劇中,造成人物悲劇命運的原因是社會關係與人物性格。

曹禺的戲劇創作:詩意化的戲劇藝術,三種象徵性意象

雷雨

曹禺也多次指出,他十分關注人的境遇以及人的命運。曹禺的思索有著形而上的特點,表現在戲劇中就是人物的命運是無常的。也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和神秘性,造成了曹禺戲劇的豐富和生動。

結語:曹禺的戲劇,給後世的話劇藝術提供了可參考的創造方案。他的創作也標誌著我國現代話劇藝術的成熟,他對於話劇的貢獻不止這一個。還在於他創作了豐富生動的人物形象,如繁漪、周樸園等。

曹禺筆下的人物都有著豐富而獨特的精神世界,甚至很多人物還成了某種性格的象徵。這些人物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曹禺的戲劇創作也是將人物心靈的探索放在了首要位置。可是他戲劇人物的複雜性,也造成他筆下的人物具有很多的爭議。

參考書籍:

溫儒敏《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