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的戏剧创作:诗意化的戏剧艺术,三种象征性意象

导语:曹禺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及其重要的戏剧作家。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戏剧作品,受到了观众的一致欢迎,并实现了话剧艺术的突破与飞跃。曹禺的话剧实现了东西方的融合,使西方的戏剧形式成功地表现了中国的民族生活。

《雷雨》的诞生也标志着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曹禺也被认为是现代话剧史上最有名气的作家。曹禺的戏剧具有丰富的内涵以及悠久的艺术魅力,他在戏剧作品中塑造了很多优秀而丰富的人物形象。

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近现代的话剧艺术探索是十分艰难且缓慢的,而曹禺的戏剧也意味着我国的话剧艺术已经走向了成熟。曹禺的话剧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成功地任务塑造,2.精心安排的戏剧场面3.口语化与文学化相结合的台词。

曹禺的话剧将西方的悲剧观念引入到了我国的话剧创作中,使得戏剧表达的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曹禺的创作使得我国话剧得到了整体的综合的突破,而《雷雨》便是最成功的作品。唐槐秋指出,从来没有一部剧能像《雷雨》这样吸引观众。

曹禺的戏剧创作:诗意化的戏剧艺术,三种象征性意象

雷雨

曹禺的创作标志着我国话剧艺术在戏剧结构、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多方面的成熟,也是指话剧创作方法上的突破与创新。曹禺的戏剧创作,并不只是单纯地模仿和借鉴西方的戏剧创作方式,而是将西方的戏剧创作充分中国化,使之适应了中国的审美,即有文学作品的距离感,又能被普通观众所认可。

曹禺的戏剧作品还体现出了很独特的艺术个性,他的创作糅合了多种创作方式,并不能单纯地以什么主义来定义。他的作品表现得最明显的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但是也糅合了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手法,甚至还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诗意的话剧

其实欣赏曹禺的话剧,有很多的欣赏方向,但是在本文中,笔者着重讲述如何欣赏曹禺话剧中的诗意美。诗意是指的曹禺戏剧的文体风格,也是对曹禺的戏剧做出整体性把握的关键。

《雷雨》在东京演出时,话剧的导演吴天曾问过他对《雷雨》的看法。他指出他的戏剧更像是一首叙事诗,使得读者在观赏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全新的感受。并且当读者看完整部戏时,能够产生一种诗样的情怀。这些都表明,曹禺在戏剧创作的过程中,是有意地将诗意当做自己的审美目标。

曹禺的戏剧创作:诗意化的戏剧艺术,三种象征性意象

雷雨

田本相在评价曹禺时,指出他的戏剧作品具有将现实主义进行诗化的倾向。虽然对于这个问题还可以做更加深入的探索,但是对于曹禺戏剧诗意的发现,也是对曹禺研究的一个重大的发现。

在曹禺生活的那个时代,现实主义是当时创作的流行趋势。但是有很多人在评价曹禺时,通常会将曹禺的创作简单地归纳为现实主义。实际上这样的观点是不太准确的,前文中也有提到,虽然现实主义对曹禺的创作确实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但是他的创作却不是单纯的现实主义。

曹禺也曾指出,他走的创作道路和矛盾的现实主义是两条完全不一样的道路,虽然他的创作也表现出了对于现实的关注,但是他又具有诗人的热情。这也就导致了他的戏剧创作中,也受到了浪漫主义的影响,和纯粹的现实主义作品并不一样。

曹禺的戏剧创作:诗意化的戏剧艺术,三种象征性意象

曹禺

曹禺的戏剧作品总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充满理想化的情绪,他笔下的生活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不是十分的紧密。在戏剧中体现出的逻辑也不是特别的严密,甚至还带有偶然性的倾向以及传奇色彩。这些都能证明,他的戏剧并不能完全用现实主义来概括。

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读者在阅读曹禺的作品时,往往会产生一种不确定的时空感。我们以《雷雨》为例,可以发现剧情的起伏变化是巨大的,并且剧中人物的性格都具有极端化的倾向,而且背景设计也带有象征性的特点。在话剧的整体塑造上,更加倾向于诗化。

曹禺戏剧创作的诗化倾向主要源于他不同于普通作家的创作方式。当时大部分的作家创作方式,一般是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主题,然后在进行文学创作。而曹禺的戏剧创作,则是在某种冲动或灵感的牵引下,在进行戏剧构思。

曹禺的戏剧创作:诗意化的戏剧艺术,三种象征性意象

曹禺

曹禺在回忆《雷雨》的创作过程中指出,他在创作时其实并没有明确的主题和构思。并且也不是按照剧情的时间顺序创作的,而是对那一段有了感觉就创作哪一幕戏。只是在当时,他对现实有着批判性的情绪,以至于在创作中就隐含了对于封建家庭的批判,但这并不是他本来的目的。

所以我们常说,曹禺创作剧本更像是诗人写诗。不仅《雷雨》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创作出来的,还有《日出》等作品也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被创作出来的。因此,再这样的创作方式下,他的作品也就包含了浓郁的诗意。

当时的很多作家也发现了曹禺的诗化倾向。就比如叶圣陶,他在《其实也是诗》这篇文章中,点明了《日出》中蕴涵的诗意内涵。正是这种诗化的特征,给观众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曹禺的戏剧创作:诗意化的戏剧艺术,三种象征性意象

日出

《雷雨》的创作借鉴了易卜生巧凑剧的构思安排,也就是讲究强烈的剧场效果和戏剧技巧。之后又在契诃夫现实主义的影响下,融入了"片段的方法"、"人生的零碎"等技巧。

曹禺话剧的艺术特点

之前我们是从整体上,对曹禺的话剧进行了分析。分析完整体之后,我们就要对曹禺的戏剧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曹禺戏剧的三个艺术特征。

曹禺的戏剧创作:诗意化的戏剧艺术,三种象征性意象

曹禺

首先第一个艺术特征是浓郁的情感色彩和主观因素。这个艺术特征是跟前文提到的诗意密切相关的。阅读曹禺的作品,基本上都能体会到话剧中那强烈的抒情特征。

曹禺在回忆《原野》的创作过程中指出,这部戏剧是在讲人与人之间极爱与极恨的感情。在仇虎和花金子两个人身上,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个特点。不止这两个人物,曹禺笔下的很多人物都是情感性的。

曹禺的戏剧创作:诗意化的戏剧艺术,三种象征性意象

原野

曹禺在戏剧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那些难以解脱的情感冲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对抗形成了一种具有张力的美感。曹禺戏剧的成功,也有一部分强烈感情的因素。

曹禺的戏剧中还有很多大量的象征性意象,这些意象使得曹禺的戏剧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深刻的意蕴含量。

曹禺的象征性意象总共有三种表现方式。第一种是以道具或者是场景的形象呈现的。如《雷雨》中死气沉沉的周公馆,以及《原野》中向远方延伸的铁轨、《日出》中陈白露居住的饭店都属于这一类的意象。

曹禺的戏剧创作:诗意化的戏剧艺术,三种象征性意象

原野

第二章是以人物的性格来呈现的,如《北京人》中的机器匠。但是更多的则是曹禺赋予了这些人物某种象征意义,而这个人物便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象。如同《雷雨》中的繁漪,她便是"雷雨"狂躁郁热的象征。

最后一种便是以作品的名称构造象征性意象,如"雷雨"、"日出"等。他们既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物象,又象征着某种观念。这些象征意象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意的氛围。

曹禺的戏剧创作:诗意化的戏剧艺术,三种象征性意象

日出

前文中也提到了,曹禺的戏剧和现实生活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的。这体现为曹禺的戏剧中存在一些经不起认真推敲的细节,如周冲的年龄以及仇虎的行为。这种超越客观现实的刻意追求,也是诗意的一种表现。

曹禺在给吴天的一封信中,几次强调了一个词"幻想",这些都证明了他的戏剧中存在很多的非写实成分。在曹禺前期的创作中,很多戏剧都具有表现主义的风格。

但是李健吾指出,《雷雨》中存在着强烈的命运观。但是这种命运观又不是体现为天意,而是表现为复杂的社会关系以及人物的性格本身。也就是说,在曹禺的戏剧中,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是社会关系与人物性格。

曹禺的戏剧创作:诗意化的戏剧艺术,三种象征性意象

雷雨

曹禺也多次指出,他十分关注人的境遇以及人的命运。曹禺的思索有着形而上的特点,表现在戏剧中就是人物的命运是无常的。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神秘性,造成了曹禺戏剧的丰富和生动。

结语:曹禺的戏剧,给后世的话剧艺术提供了可参考的创造方案。他的创作也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他对于话剧的贡献不止这一个。还在于他创作了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如繁漪、周朴园等。

曹禺笔下的人物都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甚至很多人物还成了某种性格的象征。这些人物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曹禺的戏剧创作也是将人物心灵的探索放在了首要位置。可是他戏剧人物的复杂性,也造成他笔下的人物具有很多的争议。

参考书籍: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