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下,我国石油化工海外投资情况分析

(一)石油化工海外投资情况

开展海外石油化工投资,建立海外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石油公司实施国际化经营、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陆上、海上石油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合作经验的不断增长,我国石油化工工业按照中央提出的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方针,向海外迈出了勘探开发油气资源的步伐。我国逐步形成以中东一北非、中亚一俄罗斯及南美为中心的三大战略区域。在北非,主要以苏丹为中心,逐步向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周边国家幅射;中东以伊朗、也门为基地逐步向卡塔尔、科威特、沙特等国扩展;中亚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为基点,向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坦、阿塞拜疆等周边国家渗透;南美以秘鲁、委内瑞拉为出发点,向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国扩展。


十四五规划下,我国石油化工海外投资情况分析

尽管我国海外石油投资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受我国石油公司资本实力、技术力量和跨国经营经验等多种因素限制,加上跨国经营管理体制上存在一些障碍,我国海外石油投资仍处于初级阶段,投资规模小,海外份额油产量低,而且很少涉及风险高、潜在效益大的海外石油风险勘探活动。

(二)海外投资面临主要问题

一是缺乏稳定可靠的资金支持。石油勘探开发投资是一种风险高、资金密集和技术含量高的活动,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本国石油公司上游勘探开发活动、本国石油公司海外石油投资活动等,均给予资金或融资等方面支持。

对于我国企业在国内的石油勘探开发活动,国家给予地质事业费和储量有偿使用费等资金支持,在利用外资(安排外国政府货款和利用外国石油公司直接投资)、海内外上市直接融资等方面也给予了一定政策倾斜,而对于其海外石油勘探开发活动,至今国家尚没有实质上的资金支持。我国海外石油投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由于缺乏稳定可靠的资金支持,加上国际、国內经济形势影响,近两三年来,我国国家石油公司几乎没有投资新的海外石油勘探开发项目,错失了不少机会,一些已中标的海外石油投资项目也由于缺乏足够资金进展緩慢。


十四五规划下,我国石油化工海外投资情况分析

二是投资成本过高,存在内耗。我国中标的海外石油勘探开发项目,报价偏低,造成项目投资利润太少。由于我国的三大石油公司,尤其是中石油和中石化由于没有统一协调,往往竞争同一个项目,并且为拿到项目,相互之间内压低价格,造成内耗,降低了海外项目投资利润空间。

三是可行性评估过于粗放,损失惨重。海外投资伴随各种风险如油价波动、汇率波动和合作方政局的稳定。可行性评估出现误差将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于迫切走出国门的需求,进行可行性评估过程中,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对海外投资地区不了解,评估过程中出现误差,导致项目决策失误,损失惨重。

四是经营管理、决策机制不灵活。两大石油集团重组以来,中国石油企业已进行了多次内部深化改革,包括减员增效、股份公司上市等等,但其经营管理、决策机制仍不能适应国际石油市场竞争。海外石油企业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缺乏自主经营权,企业不能根据自身情况因时因地灵活决策,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官僚作风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在海外投资发展。

五是缺乏国际化经营的专门人才。人力资源是海外投资国际竞争的第一资源。目前中国石油行业人オ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大多数人知识面相对窄、技能比较单一,懂技术不懂英语,会英语又不懂技术。由于中国员工外语太差,项目执行中被迫停止。中国缺少一批懂专业技术、又有经济头脑和管理经验、与跨国经营匹配的高素质人オ,已成为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拓展海外投资业务的障碍。

十四五规划下,我国石油化工海外投资情况分析

六是投资结构、方式不太合理,难以形成产业链竞争优势。中石油在海外投资主要业务集中在上游,下游投资较少;中石化优势在下游炼油加工,勘探开发、炼油营销、化工业务占用资本的构成比例为25:50:25。而国外三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壳牌、BP三块业务占用资本比例约为52:33:15,两者相比较,中石化油气勘探开发明显不足。这种投资结构不利于紧密上下游业务,降低成本、抵御产业链运营风险。

七是信息化建设滞后,缺乏保障机制。与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石油企业无论内部还是外部信息化建设都存在明显不足。海外投资保险的范围不包括技术、市场和建筑等方面的风险,一般仅限于政治险等境外企业自身无法控制的风险,如战争、动乱、财产没收、国有化、外汇管制等造成的风险。从我国海外石油投资现状看,不少项目投资于一些“政治风险较高”国家,至今我国尚未订立并出台有关海外投资保险的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