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一、创作背景

这是毛泽东在1930年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一种悲观的思想。

二、主题宗旨

如何在大环境恶劣时客服党内的悲观主义和投降主义情绪

三、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内一些同志对现实估量过于悲观的思想而写的,它以全面科学的态度方法探讨了革命前途问题,肯定了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论断,展现了毛泽东对于全局战略把握的突出能力,以及革命开朗乐观的精神风貌,极大地鼓舞了革命队伍的士气。毛泽东在文中提到纲领性的两点,一是对时局的估量,二是伴随而来的行动。一个是战略,一个是战术;一个是方向,一个是方法。二者缺一不可。对前途和希望估计不足,当然会悲观,但是只感觉前途是光明的,却没有道路可达到光明的所在,就会在挫折后动摇信心,甚至改变方向。

  因此,对于问题的解决,我们需要明确方向,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以达到我们的目标。如何具体地实施,这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方法与方向的把握。

  首先,是方向问题。方向有如指灯塔、航标,具有引导作用,明确了方向,我们做起事来会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对于问题的解决也是事半功倍。方向的把握,要注意:

  第一,要全面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并结合事物的主客观条件。文中在分析中国的政治形势时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它既看到革命的主观力量,又看到反动统治阶级的力量,而且与国外进行比较,从而说明中国的革命环境应该说是略占优势的。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但在这块集聚了厚厚柴薪的土地上,即便是星星之火也可以很快地点燃中国革命的高潮。

  第二,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客观现象到本质的求索,要以严谨而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的根本。文中毛泽东正是透过了军阀混战、失业激增、压迫严重的动乱社会背景,看到了这样的本质,中国革命力量会因为反革命势力的猖狂逼迫变得集中而越发壮大,其积蓄的力量就像被压缩过了的弹簧,一旦时机成熟,便会遽然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我们今天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也往往易被事物的现象所迷惑。通过现象看本质,说起来简单,但是要想做到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是不行的。我们要对一般情况的实质加以科学分析,就要从实践中去学习体会,加强锻炼,不断分析、总结,再分析、再总结。越是复杂的问题越要认真地了解和考察,不要急于下结论。

  第三,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毛泽东在文中讲到,不能一遇到败战,或四面被围时就把悲观的思想扩大化。我们在对现象进行分析之后,积极的心态更有利于我们理智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

  有了明确的方向,接下来则是如何落实到实际中,即方法问题。

  第一,做任何事情并不仅仅是主观因素就能决定得了的,实事求是地援引一些客观的契合实际情况的案例材料,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创新也是十分必要的。毛泽东在分析军事路线和军事战略时,以一些曾经有过的军事案例作为采证的对象,从中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再经过总结性分析后,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实施应用,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前进,走出符合中国当时国情的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创新源于实践,却又用于实践,正如邓小平所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后的理论没有实践的应用就是废弃的理论,是空谈、空想的理论。取之实践,用之于实践,这便是一切进步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定然能够实现我们追崇的目标,达到一个全新的层次,迈向一个更高的领域。

  第二,从另一方面说,无论做什么事情,也都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量变到质变,一点一滴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如文中讲到政权的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革命不会一步成功,是逐步斗争、发展的结果。以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例。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对经济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作为一个好的制度,就要不断去完善它。但我们一定要注意的是在经济建设中仍然不能操之过急,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应该循序渐进。我们曾犯了错误,”大跃进“的教训很深刻。邓小平在搞经济时,就是从试点开始的,点、线、面依次进行。

  总之, 纵观全文,引申于今所能给我们感受到的并不仅仅是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坚强信心和高瞻远瞩,更多的是毛泽东的理论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有其复杂的一面,因此我们在解决问题要把握好方向和方法问题,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以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并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检验真理,在实践中摸索前进,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最终达到目标。

【个人感悟】

1、信心很重要。

当工作迟迟打不开局面,发展的瓶颈难以突破,“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团队心态难免出现动摇。越是艰难的时候,领导者越是应该站出来,要有“在最黑暗的时刻发现微光的能力”;和“敢于跟随这线微光前进的勇气”(劳塞维茨)。给大家以信心,让大家相信这个信心。人心稳,事可成。

2、要客观评估形势。

没有事实支撑而喊出的信心,你自己都不信。领导者要能看清全局,要有客观评估周边形势的能力。毛对于前途的自信与乐观,均基于充分的调研与分析。在论述星星之火,为何可以燎原之时,他并不讲虚的,而是就事论事,把基于对现状各种联系的调研结果摆出来讨论、论证,有力地回应了党内的盲动主义与悲观主义。

3、透过现象看本质。

各派势力交错,毛在分析红军置身其中的方法论的时候,指出“所以有这种抓住表面抛弃实质的观察,是因为他们对于一般情况的实质并没有科学地加以分析”。社会现象纷杂,要抓住事情的本质。看到本质,才能看懂形势,甚至预判形势,科学决策。透过现象能直达本质,不被纷繁的细枝末节所干扰。这种洞察力不是天生的,要建立在长期的历练、广泛的阅读,深度的思考之上。

4、设定方向路径。

发展是新事物的诞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但是新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所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在文中,既有分析、批评,更提出了”不能躲在山上, 要建立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等极具现实指导意义的思想路线。在日常管理中,不能只给批评,发泄情绪,更重要是结合组织发展实际,给出模式、路径、办法、给予具体的工作指导。

5、个人很喜欢文末的那段话,足显革命家磅礴的激情和乐观情怀。优秀的领导者、管理者,不是整天钻营权谋者,他们自有其底层气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