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天下第一家" 一定要分家

延续15代,有着3900口人的大家庭,说分就分了。

这既有皇帝、高官、地方官各自的小九九,也有陈家这个大家庭自己的原因。

用发展的眼光看,这"天下第一家"不得不分。

还记得唐代的那个张公艺吗?

他家九代同居,合家900口人。

唐高宗觉得不可思议,问他怎么做到的?

他写了100个"忍",呈给高宗。

高宗将心比心,觉得太难做到了,

就奖励给他100卷绢。

张家后人再演绎一下,写了个《百忍歌》。

再谈

人少好吃饭

陈家人口是张家的4倍还多,各种矛盾一定多于张家。

如果不从管理制度着手,只靠"忍",靠底线高的人迁就底线低的人,

按照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整个家族的道德底线会越来越低。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劳动者要供养的人口多,

33条家规中没有奖勤罚懒的有效机制,生产效率低,

家庭成员成年后的职业选择缺少科学性灵活性,人才培养机制僵化,

所以,当历史进入淳化年间(990-994)时,义门陈家连吃饭都成问题。

受灾的年份,全家人都得喝粥,

而且,煮粥的粮食还是朝廷借出的无息"贷粮"。

再谈

一日三餐长桌宴难久长

可见,于理,大家庭的分家是必然的。

其实,于情,大家庭的分家也是必然的,

与其要家庭成员都去痛苦地忍忍忍,

为什么不各自遂心地分分分,

毕竟,人生短暂,

让每个人的生命开出自己喜欢的那朵花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