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救治中護士“頂天”“立地”

新冠肺炎救治中護士“頂天”“立地”

在4.26萬名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中,護士達2.86萬名,佔了近70%。80後、90後佔護士總數的90%,其中,90後護士佔比達到40%;女性護士有2.53萬名,佔各地支援湖北護士總數的近九成;從專業來看,主要包括重症、呼吸、感染、CRRT等專業的護士。

“年輕護士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也為我們青年樹立了楷模。”在4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如是說。

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第43屆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北京協和醫院護理部主任吳欣娟今年2月7日至27日,隨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一直在武漢參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她在回答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提問時說:“在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過程中,護士是主力軍,他們為患者提供非常專業的護理。”

重症患者基本上都下不了床,絕大多數患者進行了有創呼吸機治療,生活護理量非常大。皮膚保護、營養支持都是常規護理工作。護士還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隨時觀察他們的病情有沒有變化,採取積極有效的前瞻性預防措施來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對於一些特別危重的患者,需要護士提供非常專業的護理,比如氣道的管理、ECMO(人工膜肺)護理、俯臥位通氣、床旁血濾,這些都是專業性很強的護理工作。”吳欣娟說。

吳欣娟所在的武漢同濟醫院中法院區ICU病房,多的時候有10多個患者都要進行俯臥位通氣,“給一位患者改變體位,往往需要多名護理人員協作。在操作過程中,要保證患者各種管路、機器的通暢和穩定,還要特別關注患者的皮膚,防止壓力性損傷。這就要求護士有相當的專業素質,有分析、應變的能力。”

“護士對於患者的護理是身心的整體護理,在重症方面更是如此。”郭燕紅介紹說,“重症患者治療任務很重,護理的負擔也很重。很多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他們身上連著的機器、管路又給基礎護理工作增加了很多難度,機械通氣的患者還要通過俯臥位通氣來提高氧合,也增加了護士們護理的負荷。此外,護士還要給予重症患者特別渴望的心理支持和溝通,讓他們能夠體會到一種愛的力量。”

主動與清醒的患者交流溝通,疏導患者情緒,對他們進行安慰、鼓勵和精神上的支持,也是護士的重要工作。郭燕紅介紹,隔離治療的患者有一些恐懼和焦慮情緒,在方艙醫院,護士們除了嚴密觀察病情,防止病情向重症轉化外,還給患者們心理支持,舒緩壓力,讓他們心情愉悅地接受治療。“在方艙醫院,護士要做監測生命體徵、採集標本、營養支持等方面的工作,還要做大量的消毒隔離、生活護理、心理護理方面的工作。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中,護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吳欣娟說。

“2019年年底,全國護士總數達到445萬,比2018年增長35萬,每千人口的護士人數達到了3。”郭燕紅表示,這是近年來我國護士隊伍人數增長最快的階段。

郭燕紅說,護士工作在人民群眾健康維護和生命救治的第一線,他們在維護和促進人民群眾健康、挽救生命以及在人的生老病死的全過程中都發揮著專業的作用。

在我國護理隊伍不斷壯大的同時,護士的能力水平和專業素質也在不斷提升。郭燕紅指出,在此次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中,特別是對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強有力的專業護士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ICU的英文全稱是IntensiveCareUnit,指重症加強護理或重症監護的單元,護士在重症救治的工作中,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負責維護與患者連接的各項管路的正常運行等,同時還要與醫生積極配合,這些都對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

“護士職業生涯離不開培訓,從職前教育、畢業後教育到各專業的專門培訓,通過培訓和教育提升護士的專業水平和素養,這是提高這支隊伍戰鬥力的一個重要支撐。”郭燕紅表示,未來,我國將進一步加大對護士的培養。護士的工作要對接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既能夠“頂天”——在技術上不斷提升;更能夠“立地”——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在哪裡,哪裡就有護士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