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刘备不重用赵云,只是用的点不一样,陈寿已经说明一切

关于赵云只是保镖、不被刘备重要似乎是一件公认的事,末将是表示反对的,这个话题,末将之前从能力方面进行过探讨。今天我们换个角度,从刘备的用人方面再来探讨一把。

都说刘备不重用赵云,只是用的点不一样,陈寿已经说明一切

刘备取益州之后做了大量的人事任命,之后进王位、进帝位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而刘备用的这些人里面除了自己的心腹派系以外,东州派系、益州派系的人也都安排到了显要位置,一时之间,有志之士,无不竞劝。

而刘备用人也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用名

这波人,刘备主要需要他们的名声、威望,刘备给他们高官厚禄而又不给实权。

其中最典型的人物就是马超。

关于马超,有人说他人品有问题、有人说他不被重用。这很明显,马超曾是一方诸侯,现在屈居刘备之下,既然是个不稳定因素,自然不能重用。但是刘备又需要马超自带的政治资源和名声威望,刘备需要借助马超来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作为交换,所以刘备给了马超较高的官职和荣誉。

刘备入益州后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刘备进王位后任命马超为左将军;刘备称帝后任命马超为骠骑将军。

给职不给权,包括所谓的督临沮、凉州牧等都只是形同虚设的虚职而已。

刘备花钱养闲人的操作就是典型的政治利益交换。

还有一个就是许靖,这是个天下有名的名士,大评论家。

在刘备围成都的时候,许靖有翻墙投降的举动,所以刘备非常看不起他。刘备那些益州之后甚至想直接弄死他,还是法正晓以利害的分析之后,刘备才改变了对待许靖的态度。

刘备入益州后任命许靖为左将军长史;刘备进王位后任命许靖为太傅;刘备称帝后任命许靖为司徒。

像马超、许靖这类人,还有不少,我们就不一一举例了。

都说刘备不重用赵云,只是用的点不一样,陈寿已经说明一切

用才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和曹操的唯才是举、能者居之是一个道理。

其中最典型的人物就是魏延和黄忠。

二人同属于荆州派系,是刘备的嫡系。但是刘备对二人的任命显然和二人在刘备集团的资历不符。

魏延和黄忠都没有显赫的身世,属于行伍出身,加入刘备阵营后也只是以部曲身份随刘备左右。

但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当中,二人的表现确实很不错。

黄忠常登先锋、攻城拔寨,尤其是定军山一战,黄忠刀斩夏侯渊,勇毅冠三军。从部曲一跃至征虏将军、征西将军、后将军。

魏延就更不用说了,官职虽低于四方将军,却直接被任命为汉中太守,督汉中军事,论重要性与关羽不相上下。

任命下达之时,一军尽惊。

黄忠在汉中之战第二年就病逝,没有更多的战绩也无话可说。魏延的表现就完全证明了刘备的用人眼光。

观其才、识其才、用其才。

都说刘备不重用赵云,只是用的点不一样,陈寿已经说明一切

用德

上面说的名,是赵云不具备,不是说赵云名声不够响,而是赵云出身低微,没有家庭背景、没有政治资源。

能力方面的话,赵云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强悍的冲锋陷阵的能力,但是统兵战术能力是赵云的死穴。

陈寿评价赵云、黄忠为爪牙,也就是冲锋陷阵的战将。但是综合来看,末将觉得赵云还要高出黄忠一丢丢。

但是刘备用的并不是赵云的才,用得更多的是德。

赵云公私分明、胸怀大局、不争不抢,低调做人。

赵云力劝刘备退还民田,说明其不谋私;赵云力谏刘备停止伐吴,说明其识大局。

这些都是德的表现。

诸葛亮和赵云就好比是刘备的两颗定心丸,有他们在,征战在外的刘备就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都说刘备不重用赵云,只是用的点不一样,陈寿已经说明一切

陈寿在《三国志》中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将并为一传,其意思就是说这五位人在的地位、荣耀以及对国家的贡献都差不多。

陈寿还把赵云比作夏侯婴,夏侯婴不就是刘邦最亲近大将之一吗?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三国志.蜀书.法正传》《三国志.蜀书.魏延传》《三国志.蜀书.许靖传》......

茶余饭后历史小话题,如有更多见解,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