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養”為本課堂教學的5個特徵

以“核心素養”為本課堂教學的5個特徵

以“核心素養”為本課堂教學的5個特徵

1、層次化教學,滿足學生差異化需求

學習就是自我建構,學習者利用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接收新信息,學習新知識,用新的知識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能力體系,道德體系。因為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有一定的差異,如果面對所有的學習者,用同樣的方式提供同樣的知識和信息,就不可能滿足所有學生自我建構的需要。

分層次教學的實質就是滿足不同學生的差異化需求,這是一切從學生出發的具體體現,是對學生的最大尊重,也是實現有效教學和高效學習的最基本策略。

我們千萬不能把分層次教學理解成辦尖子班,在實踐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師去教拔尖的學生,而是用同樣的教師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學生,教師在備課、上課、輔導各個方面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給予不同的教學服務。

2、整體化教學,實現知識的橫向聯繫

學習的最基本規律就是由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迴歸到整體。對一個事物先有一個整體上的構架結構認識,再認識事物各個具體的部分,然後再找到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係,形成對事物的完整認識。也就是說,學習者的學習和認知是先見森林再見樹木的路徑實現的,而不是先見樹木後見森林的路徑實現的。

現實中的教學往往是碎片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習者學習許多碎片化的知識,反覆進行一些碎片化的訓練,也就是強化知識點的學習,而不是讓學生先把握事物的整體構架,再進行部分學習和研究,

這樣學生很難建立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繫,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可能形成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這就要求教師要對教材進行系統的整合,採取單元式教學方式,實現知識的橫向聯繫,讓學生既見樹木,又見森林。

3、主題化教學,實現知識的縱向聯繫

學習者掌握了知識與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繫還不夠,還要找到知識與知識之間的縱向聯繫,整體化學習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知識點之間的橫向聯繫,那麼如何掌握知識點之間的縱向聯繫呢,這個聯繫在哪裡?

這就需要有一個整體的大知識觀,由這個大的知識觀產生的大的教學觀,就是主題式教學方式,以實現知識的縱向聯繫。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自身的邏輯規律,不斷挖掘和整合教材,按照一系列的主題進行教學。在教學實踐中,這種教學方式往往都是在期末或者高考複習中運用,平時總是打牢雙基。

一些有經驗的教學水平高的教師往往在每一個學習階段,就要進行一次主題式或者是專題式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知識模塊與模塊之間的內在關係,讓知識形成大的模塊,從見樹木到見森林,再從見小森林見到大森林。

4、問題化教學,實現知識的橫縱聯繫

學習都是從問題開始的,通過解決問題不斷深化學習,在不斷髮現新問題中間解決問題,又在解決新問題中發現新問題。

通過解決外部世界問題建構自己的精神世界。通過解決問題實現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問題化學習既能體現知識系統化,又是一個在探索外邊世界中自己個人精神家園建立的過程。

真正實現學習方式的改變,要靠問題化學習。我們從講授中心的課堂轉變為學習中心的課堂,中間有一個橋樑,這個橋樑就是問題化學習。因為問題化學習讓我們所有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線去設計,必須以學生的問題展開,必須讓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能夠發生。

知識要從碎片化、斷點化的知識轉變為結構化的知識,而結構化的知識其實就是問題化的學習,把真實的問題形成問題鏈,讓學生在對問題的追尋中找到知識之間的橫縱聯繫。

5、情景化教學,實現由學習走向生活

真實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養為本的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學生在學校學過的知識和現實生活建立不起聯繫,原因就是我們的教學過程缺少真實的情景,只是把知識符號化。

知識符號是表達知識體系的,這個知識體系如果不同生活建立聯繫,只是把知識符號背熟、認知、複述,去對付考試,就很難讓學生形成核心素養。

我們必須認識到知識是素養的媒介和手段,而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知識轉化為素養的最重要途徑就是情景,因此我們要設置大量的情景化的教學過程,讓孩子真實的學習能夠發生。

要通過實驗教學,學科活動,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一系列真實的情景,讓學生的親身經歷與學科知識建立聯繫。讓學生真正體驗到知識的應用價值和隱含著的文化精神。讓學習者的價值觀、情感、人生態度建立起來。

把核心素養貫徹到教育教學中,就是把以人為本,以生為本,以學為本的思想體現在教學中去,真正體現課堂的育人功能。落實核心素養,一方面要遵循知識內在的邏輯規律進行有效學習,真正實現構建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

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學習者的認知規律把學習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在學習和實踐中形成良好的品質和健全人格,讓學習者真正形成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德和關鍵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