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衡失戀!說再多都不如親自經歷,父母最該做的,就是對孩子放手

“有許多的經驗,許多的教訓,你就是仔仔細細地說給孩子們聽了,他們就算是孝順,一字一句的背了下來,他們也還是不一定能弄明白,終究是要讓他們自己走出去,闖出去,摔了跟頭,嚐到了甜頭,夜半,坐下來,靜思所得所失,回想起今天的話,他們才會明白。”

這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齊衡被太后利用,召集其他官員彈劾顧廷燁,齊衡父親對他母親說的話。

齊衡失戀!說再多都不如親自經歷,父母最該做的,就是對孩子放手


任誰都能看出來,齊衡是在與顧廷燁犯彆扭,他氣顧廷燁對明蘭有心思,氣顧廷燁娶了明蘭,在明知道他愛明蘭的情況下。

但其實,是齊衡自己錯失了一次又一次機會。按著顧廷燁說的,當初你齊衡撇下明蘭,說是迫於無奈娶了縣主,因為家裡有難,但他表示可以幫忙解困,齊衡沒幹。

齊衡失戀!說再多都不如親自經歷,父母最該做的,就是對孩子放手


第二次,齊衡是鰥夫了,可以續絃了,他又埋頭苦讀,兩耳不聞窗外事,即便顧廷燁不提親,賀家也會提親的,他還是錯過的。

而這次齊衡給顧廷燁的理由是上次本來篤定要娶明蘭,結果失約了,沒了臉兒,這次想有功名才好提親,結果功名有了,明蘭沒了。

齊衡失戀!說再多都不如親自經歷,父母最該做的,就是對孩子放手

顧廷燁又表示,上一次因為齊衡,明蘭受了好些流言蜚語,終於齊衡這可以娶了,又想有了功名才提親,功名不是考就能上的,要讓一個女子等他齊衡有了功名再嫁嗎?社會風氣在那,姑娘的年齡每年都在長,等幾年才是頭呢?誰是一定必須在原地等著誰呢?

齊衡失戀!說再多都不如親自經歷,父母最該做的,就是對孩子放手


齊衡太沒擔當,讓顧廷燁恨鐵不成鋼。

在這之下,顧廷燁才出手,隨著自己心意求娶了明蘭。

可齊衡不懂。

齊衡以為顧廷燁知道自己還愛明蘭的情況下也提了親。可他成為鰥夫的那段時間,沒有任何行動。愛情,除了自己,沒有人知道在一段時間後它還在不在,在多久,又多久會消失。


齊衡失戀!說再多都不如親自經歷,父母最該做的,就是對孩子放手


齊衡想當然的認為明蘭要等他,也想當然的認為都知道他還愛明蘭,更想當然的認為有了功名才好提親,奈何,世事不會在他的成算下一步一步的發生,更不會因為他的軟弱善待他。

顧廷燁與齊衡表明了自己想要的就是明蘭,也表明了自己娶定明蘭,這讓齊衡誤會自己被顧廷燁橫刀奪愛了,而不是因為自己的原因錯過了明蘭。

他不懂。

齊衡失戀!說再多都不如親自經歷,父母最該做的,就是對孩子放手


就像明蘭與齊衡說,齊衡對她越好,她越麻煩,齊衡不懂一樣。齊衡是齊國公獨子,母親又是平寧郡主,在宮裡也能說上話,本人生的俊俏又聽話,是無數女孩的念想,是眾人手心上的人兒被疼著長大的,他懂不了明蘭的處境,所以也就更不會在此基礎上為明蘭著想。

齊衡的認知裡,是顧廷燁的問題,是自己太輕信顧廷燁了。曾經讓顧廷燁傳話,送信物,心事還與他訴說,可如今,他拐走了自己愛的明蘭,所以得出結論,顧廷燁不可信。

剛開始齊衡確實認為是顧廷燁的問題,他恨自己所託非人,所以處處與他作對,但後來,在顧廷燁與他說了幾番話後,齊衡想明白了,他恨的是自己。


齊衡失戀!說再多都不如親自經歷,父母最該做的,就是對孩子放手


他恨自己所託非人,恨他娶了明蘭,恨自己為何不早點提親,恨自己怎麼就沒把握住這兩次機會,恨自己在明蘭因為自己受流言蜚語的時候,自己沒有保護了他,恨因為自己讓明蘭遭受了太多不該有的待遇,恨自己不勇敢,恨自己太軟弱,恨自己哪根筋搭錯了為什麼一定要在有功名了才提親,恨自己怎麼就錯過了明蘭,太多情緒,讓一帆風順的齊衡亂了,又無法發洩,所以工作就成了替罪羔羊,顧廷燁也必然成了他轉移痛苦的目標。

齊衡失戀!說再多都不如親自經歷,父母最該做的,就是對孩子放手


在齊衡理智恢復之前,只要涉及顧廷燁,特別是不好的事,齊衡都是首當其衝的。

若不是顧廷燁大度有格局,也知曉齊衡和明蘭的事,憑藉齊衡的所作所為,明蘭的日子不會好過。

也因為齊衡的孩子氣,讓太后看到並加以利用,直接成為了太后的槍,才有了文章開頭,齊衡父親說的那段話。

齊衡心無城府,又有那麼多人愛護著,經歷的風雨太少,看到的人心也太少,很多事情真真假假,事情背後有什麼目的,這更不是齊衡能想到的,加上他意氣用事,公私不分,有背景還有權力,給就了他人利用他的機會。

齊衡失戀!說再多都不如親自經歷,父母最該做的,就是對孩子放手


我一直認為有機會就要走出去,只要不出格,就多看世界,經歷世間百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再正確的道理也要在實踐和時間的印證下,才有屬於自己的結論,也只有經歷了才能驗證那些知識的實用性,才能知道在自己身上哪個是可用的,哪個是要捨棄的。

一個道理它沒錯,但不代表適合每一個人,個體差異是區分人與人不同的標誌,也就是個性,個性讓兩個人在經歷完全相同的事情上,也有不同的感受和見解。

齊衡失戀!說再多都不如親自經歷,父母最該做的,就是對孩子放手


在齊衡的角度看,他曾經做的是他能想到的最完善的處理辦法,有瑕疵,但那時候的齊衡只能做到那,奈何他閱歷不夠。


母親的幾句模稜兩可的話,讓他會錯了意,太后幾句看著可憐的話,讓他認為太后被欺負了,但這都是他的經歷,嚐到過甜頭,摔過跟頭,被人算計過,也被人救過,才會有屬於他自己的經驗和教訓,才會看清身邊的人與事,才會珍惜,在身邊不離不棄的幸福。

齊衡失戀!說再多都不如親自經歷,父母最該做的,就是對孩子放手


溺愛不是過多的愛,而是傷人的愛,齊衡還不到溺愛,但絕對有過多的愛,這些愛給他鋪平一些道路,讓他少走了一些彎路,才會在之後,有了那麼大的教訓。

人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無法決定出生的家庭,無法選擇父母,但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怎麼走,自己說了算。


​古荼荼:一個在寫作路上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